首页 教育信息 教育政务 教育服务 电教信息化 教学教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基础教育

                                            离开质量减负是教育误区


对于万千中国家庭来说,学生减负确实是个“老大难”问题,甚至被视作“教育天空上屡驱不散的雾霾”。减负,也因其顽固、复杂的特点,在今年两会召开伊始即成为会内会外关注的焦点。(3月6日 《光明日报》)
 
  学生减负喊了很多年,熟料越喊越重,有人开玩笑地说,减负等于加正,千万别再喊减负了。是啊,教育主管部门文件下了不少,学校和老师也算是尽了力,可是日益沉重的书包,晚十点很没有完成的作业,一个又一个课外辅导班等等,都让人产生这样的印象,学生减负几乎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每每提起学生减负,人们也总是想从“减”字上做文章,希望作业负担再轻一些,希望课程能够少一些……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只做减法的“减负”显然是进入了误区。
 
  事实上,学生减负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因素众多,有评价单一的问题,有教育发展均衡的问题,有激烈竞争的社会问题等等。学生减负看似只是涉及学生的利益,其实还牵涉到了家长、教师、学校,甚至还有各种培训机构。任何一项减负措施,在如此复杂的问题面前,都难以解决问题,往往是按起了葫芦浮起了瓢。比如,学校可以规定学生晚十点可选择不做完剩余的作业,但却不能阻止家长布置的其它作业。比如,教育部门可以出台诸多减负文件,但单一的评价方式却让其前功尽弃。比如,校内损失校外补,学校的工作倒是减轻了,培训机构却赚得盆满钵满,学生的负担依然没有改变。
 
  何况就问题本身而言,减负未必一定是天然正确。众所周知,社会越进步,作为个体的人需要掌握的知识可能就越多,需要个体付出的努力就越多。纵向来看,三十多年前,小学课本或许只有语文、数学,作业或许就是写写字,算算题。现在不同了,课程增多了,作业变化就更大,内容和形式都有新的要求。从这个角度来看,单纯的减负显然是刻舟求剑,不符合现实情况,根本就不可能减下来。横向来看,像中国这样人口规模、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的国家,世界上少至又少,中国学生面临的竞争压力远非其它国家的学生可比。
 
  虽说我们目前提倡个性化教育、多元教育,但是在社会竞争那么激烈,优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作为个体如果不努力可能就无法抹平家庭、地域、财富等带来的种种不均衡,社会的上升通道可能就会更加狭窄。恕笔者直言,所谓减负更像是一些人的“呓语”,专家学者热情高涨,资本机构推波助澜,学校教师心有余悸,家长学生也不买账。
 
  因此,在笔者在看来,不应为减负而减负,减负更不应只是做减法,而是应当以学生成长、成材为目标,做好提质增效的文章。首先,在一定数量的基础上,必须注重提高教育的质量,没有质量而空谈减负显然没有意义。其次,应当尊重个体努力,学生个性不同,追求不同,不分对象的减负是不负责任。
 
  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减负喊那么多年的“减”字决,却没有什么效果,“难墙”还是没有撞破,是时候换换思路了。

(河南省教育网)    作者: 
杜建锋



   

主办单位:邓州市教育体育局 系统维护:邓州市政务大数据中心

豫ICP备14015531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1138102000131 网站标识码:4113810005

地址:邓州市新华中路170号;邮政编码:474150;联系电话:0377-62168632;电子信箱:dz2168632@sohu.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9/13 16:5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