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信息 教育政务 教育服务 电教信息化 教学教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学前教育

 
如何对待孩子之间的纷争
 
 
 
 孩子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纷争。这时,孩子的父母尤其是受害一方孩子的父母很容易步入认识误区,产生一些错误的指导行为,从而影响儿童的发展。
 
 做法一:制止交往——以后不要跟这种野蛮人一起玩
 
 这类父母惟恐自己的孩子在交往中吃亏,遇上厉害的好动手的孩子,抱着“惹不起躲得起”的想法,不让自己的孩子与之交往。这样会在不自觉中减少了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做法二: 干预纠纷——我们让着他一点 你敢再动他一根指头
 
  父母干预孩子之间的纠纷有两种形式。一是责令自己的孩子忍让、退后,二是胁迫别人的孩子停止侵犯。前者对孩子有失公正,孩子会愤愤地抱怨,“我再也不想当姐姐了,当姐姐就是老给弟弟打,还不能还手”或“我不要他再来我们家做客”。后者强化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孩子会失去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而事实上,父母对孩子的这种庇护,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空间上都是很有限的。父母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孩子应当学会独立地面对人生。
 
 做法三: 怂恿攻击——他打你,你也打他
 
 这类父母恪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信条,教导孩子在遭遇伤害时要坚决反击。这种做法强化了儿童的攻击性,会使孩子的伙伴关系趋于恶化。
 
 父母必须走出上述认识误区,科学指导儿童的交往行为,促进儿童的发展。以下是给父母的几点建议。
 
 第一,鼓励儿童与同伴交往。
 
  同伴交往对儿童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首先,在同伴交往中,不同的孩子其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不同,会有各不相同的具体表现,这就为儿童提供了分享知识经验、互相模仿学习、协商、讨论的机会。其次,同伴给了儿童情感的稳定性和归属感。儿童在与同伴交往时会显得格外愉快和兴奋,能无拘无束地交谈,能更放松、更自主地投入各种活动。成长的困惑和烦恼也可在同龄人组成的背景中得到缓释。再次,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同伴的反应和态度提供了儿童社会行为的强化物。事实表明,当一个儿童猛冲过去,抢另一个儿童的玩具时,受害者做出哭,退缩或沉默的反应,那么,这个攻击者以后还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对付别的儿童;相反,如果对方立即给予反击,那么,攻击者就要收敛一些,或者改变他的行为方式,或者另觅进攻对象。
 
 第二,让孩子独立处理纷争。
 
 一群中国人参观一所国际学校时,听说那里的外国教师对孩子之间打架竟然不闻不问感到惊诧。外国教师的回答发人深思,他说,不要干涉孩子自己的事情,让他们独立去解决问题,哪怕是用拳脚来解决,只要公平。成人只有两种情况应该出面干预,一种是在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伤害行为时,一种是两个打一个时。这番话给我的启发是,要改变我们喜好包办替代的传统观念,给机会让孩子们去实践,成功与失败、打赢或打输,都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课程。同龄伙伴的行为会使他们真正学会公平、谦让、友爱、规则、合作、妥协、忍让。所以,父母要学会保持必要的沉默,即使在自己的孩子可能会吃亏时也要保持冷静与理智,相信孩子能从交往中,从同伴互动中体悟人际法则,并对自己今后的行为做出的调整。
 
 第三,教会孩子交往的技能。
 
  这主要是针对那些只会简单强调挨打要还手的家长而言。争夺物品和身体攻击是儿童生物性,原始性的表现,父母不必强化,因为武力不是解决人际纷争的最好的方法,更不是惟一的方法。承认可以有意识地教给孩子一些交往技能。比如想得到别人的玩具,可以通过协商,采取交换、轮流,等待,分享,合作等多种方式予以满足,而不是冲上去抢。再如,面对别人的抢夺,可以严词拒绝、武力抗拒、向对方提出条件或双方协商解决等等。总之,父母有意识地传授交往技能,可以缩短孩子在人际交往中错误尝试的进程,使孩子更快地成长。
来源:学前教育(家教版)


   

主办单位:邓州市教育体育局 系统维护:邓州市政务大数据中心

豫ICP备14015531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1138102000131 网站标识码:4113810005

地址:邓州市新华中路170号;邮政编码:474150;联系电话:0377-62168632;电子信箱:dz2168632@sohu.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9/13 16:5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