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信息 教育政务 教育服务 电教信息化 教学教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通知公告

 2021年邓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目  录

一、基本情况

1.1规模和结构

1.2学生情况

1.3教师队伍

1.4实训设备

二、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2.2在校体验

2.3资助情况

2.4就业质量

2.5职业发展

三、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3.2教育教学改革

3.3教师培养培训

3.4规范管理情况

3.5德育工作情况

3.6党建情况

四、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4.2学生实习情况

五、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5.2社会服务

5.3对口支援

六、政府履责

6.1经费保障

6.2政策措施

七、特色创新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8.2改进措施

邓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22年)

一、基本情况

1.1规模和结构

  邓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是河南省邓州市唯一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17年8月17日,邓州市委、市政府整合原卫生学校、教师进修学校、成人中专、职教中心、电大组建成立主要承担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培训等多种办学功能。

学校已建成面积570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总投资5.8亿元,建设有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教学区、行政办公区、生活服务区、体育运动区,能同时满足8000人在校学习生活。

    学校下设“一办六处三系”(综合办公室、组织人事处、财务处、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基建处,老年服务与管理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系、继续教育系)。全日制中专在校学生6348人,非全日制学历教育注册学员683人;拥有教职工37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67人,中级以上职称137人,“双师型”教师116人,建设专业教学团队28个。开设有护理、体育与健身、数控、电气、电子商务、高铁服务、酒店管理等22个专业,其中护理专业被列入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计划,被确定为河南省高水平专业群、河南省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点,老年照护、失智老人照护、网店运营与推广、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车铣加工(初级)和网络安全评估(初级)等专业纳入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2021年学校新增申报WPS办公应用、数字化管理与应用、运动营养与咨询与指导等3个考试试点,“1+x”证书试点考试点达到9个。校企共建专业11个,建有校内实训基地9个,初步形成了以“护理”“数控”“电子商务”等特色专业为支撑的大健康、加工制造、信息服务类三大专业群。学校常年与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及本科院校联合办学,开设本、专科成人教育专业51个,并面向社会承办各类职业技能及岗位提升培训8168人次。拥有各类教学及仪器设备价值2729.64万元;智慧化校园系统投资3600余万元,拥有31个计算机教室、146个多媒体教室及双向录播室、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系统、直播系统等。

中职对口升学5人过本科线,考试升学率达98%。学校自创办以来先后被授予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学校、河南省职业教育管理强校、河南省高水平建设项目单位、河南省首届健康养老护理教育培训基地、河南省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等称号。“邓州护理”在康养护理服务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经验被《河南教育》《河南日报》刊发,受到广泛关注。

1.2学生情况

(1)办学规模

目前学校学历教育一  、二、三年级在校生总数为6348人,2021年学校全日制招生2194人,

(2)学生结构

2021年学校共录取全日制新生2194人。按生源地分,新生生源地为市外的130人,本市2064人。

招生及在校生情况统计表

项目

招生数

在校生数

年度

2019

2020

2021

2019

2020

2021

数量(人)

3102

2694

2194

6825

7441

6348

各专业在校学生情况一览表

专业名称

在校生数(人)

计算机应用

658

会计电算化

108

数控技术应用

537

电子商务

713

计算机平面设计

445

航空服务

36

旅游服务与管理

301

电气技术应用

260

汽车运用与维修

321

健身塑体

158

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

0

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

220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

69

音乐

11

电子技术应用

158

机电技术应用

24

美术绘画

14

2234

18

新能源汽修

63

1.3教师队伍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配备标准,2017年11月,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按照6000人办学规模,为学校核定教职工员额400名。学校现有教职工377人(博士生1人、硕士研究生67人)。生师比17:1,专任教师占比79%,兼职教师占比18%,双师型教师占比40%,专任教师均为本科及其以上学历,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占比22%,专任教师高级职称占比20%。为提升办学活力,学校推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实行岗位“双向选择”聘任制,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实行绩效考核管理。

教师及生师比例情况统计表

项目

学历教育在校生总数

教职工数

教职工额定编制数

专任教师数

专业课教师数

双师型教师数

人数

6348

377

400

298

230

116

1.4设施设备

学校拥有综合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教师阅览室、网管中心、校园电视台、录播系统、直播系统等。学校有集实验、实训、演示、交流于一体的数控实训中心、汽修实训中心、VR实训中心、护理实训中心等多个多功能实训中心,在实训中心内与企业共建“校内教学工厂”实践教学基地,能根据实施性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训教学内容与顶岗实习任务,校企双方结合实践操作共同开发教学案例,产教对接共同完成实训教学任务。

校内实验实训设备总价值2729.64万元,全日制在校生生均设备值约0.53万元,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1.81个,图书馆纸质藏书12.8万册,电子图书17.3万册。

 与上一年度相比变化情况

项目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万元)

生均实习工位数(个)

生均纸质图书(册)

年度

2020

2021

2020

2021

2020

2021

数量

0.41

0.43

1.3

1.32

16.93

20.16

二、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1)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发展与成长

学校围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理服人、以文化育人,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着力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深入实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借助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弘扬正能量,营造学校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深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显示出较高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主流价值观已成为广大学生的价值遵循和人生追求。学生立志成才意愿强烈,致力于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对学校加强思想道德素质、综合能力、国际视野、人文素养等方面培养的需求较为迫切,对学校班主任工作、思想政治课教育、学生社团活动、党团组织活动等工作的满意度均在95%以上

(2)管理育人,促进学生发展与成长

创新德育工作,创建积极向上、文明和谐校园。学校一直以来把德育放在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切实把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常抓不懈。

一是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突出以爱岗创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

二是加强德育活动课程建设。按照国家规定的德育课程,不断完善德育内容和要求,改进德育方式方法,继续开展班级班干值周制度,组织好军训、跑操运动、班际篮球比赛、田径运动会、文艺活动等寓德育于实践教育、体验教育、课堂教学,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着手制定实施学校德育工作督导评价标准,建立全员育人制度,形成人人育德、课课育德、处处育德的新机制。

(3)质量为首,注重培养目标合格率

情况汇总表

指标名称

百分比

文化课合格率

98%

专业技能合格率

98.5%

体质测评合格率

98.3%

毕业率

99.1%

职业资格证获取比例

92%

职业大赛获奖情况

62个省级奖项

2.2在校体验

为了解学生在校体验情况,及时改进学校各方面工作,学校随机选取同学作为代表,共计1000人,进行了调查问卷。理论学习满意度96.3%;专业学习满意度99.5%;实习实训满意度93.3%;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100%;生活满意度100%;校园安全满意度100%;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99.2%。

2.3资助情况

邓州市教体局积极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对职业技术学校贫困生提供资助服务,办理了贫困生补助、雨露计划和建档立卡,确保每一个贫困生都能在校安心学习,不因钱的问题辍学。具体情况如下:2021年春期学校中职在校学生7441人,享受免学费共计6667人;享受国家助学金共计650人,其中建档立卡学生245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103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02人,共享受助学金6.5万元。学校资助工作严格按照邓州市资助管理中心的工作安排,录入全国资助管理系统免学费6667人,录入全国资助管理系统助学金650人,录入河南省学生资助发放管理系统650人,录入面部识别监管系统4053人,本学期接受邓州市资助管理中心面部识别资助抽查3次,19级实习点名1次。高职资助情况:2020年秋期我院高职在校生630人,办理建档立卡学生资助18人,处理生源地助学贷款52人。

2.4就业质量

对学生就业质量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月收入和就业现状满意度两个方面。以就业半年以后的月收入为准, 2021年学校联系的用人单位共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 1920 个,实际就业学生1066人, 根据相关单位对2021届毕业生抽样调查,毕业生平均月薪 4170元。企业对校毕业生满意度为100%;毕业生就业满意度96%以上;对母校满意的毕业生为98 %以上。

毕业生情况一览表

项目

毕业生数

专业就业数

专业就业率

对口就业数

对口就业率

年度

2020

2021

2020

2021

2020

2021

2020

2021

2020

2021

数量(人)

1349

2664

506

1066

38.4

40.1

484

758

95.7

71.1

护理

428

553

78

85

18.2

15.4

66

74

84.6

95

康养护理

186

296

24

49

14.3

16.6

24

49

100

100

计算机应用

112

291

41

134

36.6

46.1

32

87

78

65

平面设计

84

140

53

78

63.1

55.7

53

56

100

71.8

电子商务

170

278

128

163

75.3

58.7

128

110

100

67.5

高铁

83

78

68

58

81.9

74.4

68

43

100

75

空乘

64

68

42

68

65.6

100

42

56

100

82.4

汽修

96

191

45

106

46.9

55.5

45

56

100

52.9

数控

126

274

27

136

21.45

49.6

26

81

96.3

60

电气

197

89

45.2

64

72

会计电算化

86

41

47.7

28

68.3

口腔

41

12

29.3

10

84

医学影像技术

47

17

36.2

17

100

助产

43

10

23.3

10

100

药剂

50

11

22

10

91

医学检验技术

31

9

29

7

78

学校由招生就业处牵头,要求校企合作企业参与,为各系各专业建立了毕业生就业服务保障体系。

①建立就业服务机构。在合作企业共同参与下,尊重与宽容、欣赏与关爱、引导与激励中,引领学生规划人生,走上成才路的服务理念指引下,以职业规划辅导与咨询,心理健康辅导与咨询,就业创业指导与咨询,青年教师的成长培训,学生实习与就业安置五大职能,扎扎实实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目前学校就业创业服务大厅及校企合作工作室已规划完成,即将投入建设。

②加强就业服务师资队伍建设。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以构建有效教育教学为载体,通过专家引领、广泛阅读、课题研究、立足课堂和延伸课外等培训工作促进了一批教师的专业成长。

③建立学生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在新形势下,学校为了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积极拓展就业服务的时限,延伸到在读---就业前—-就业后,形成了一体化的服务。如学校积极与知名企业合作,为有需求的毕业班学生开办了知名企业命名班,并积极鼓励毕业生工作后回校进修。

④建立困难学生帮扶体系。学校积极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思路,针对部分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出现的困难,全面实施“一帮一”,“一助一”工程,形成了全体、全程、全方位的困难学生帮扶体系,努力使每位在校学生都能成长、成人、成才。打造极具实用性的职业生涯特色辅导课程体系,实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全程跟踪服务。针对学生在职业生涯教育、顶岗实习、就业和创业中所遇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及时总结,实施“职业通识课程+专业规划课程”相结合的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学生生涯辅导服务体系,营造学生职业成长家园。

升学质量方面,2021年,学校总计毕业生2664人,其中参加对口升学高考生1598人,升入本科高校5人,升入专科高等学校1593人,升学率为100%。

2.5职业发展

2021年通过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机制,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竞争力的提高。学校委托第三方麦可斯数据公司每年出具报告,对学校就业数据进行了综合采集和分析,以准确了解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情况和对母校的需求。各专业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专业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和确定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真正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其中包含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递进式的系统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积极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

严格执行《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教职成[2016]3号)文,做好学生实习工作,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环节,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将职业精神养成教育贯穿学生实习全过程,促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创业能力。

三、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1.学校立足社会需求,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在对社会人才需求调研和开展校企合作育人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人才供需洽谈会”、“校企合作联谊会”等,组织开展专业调研论证,不断优化专业设置。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建立并完善人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对学校专业建设重新作了整体规划。

2.学校以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为抓手,按照“突出优势、聚焦特色、创新机制、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突出专业建设,建成数控技术应用等六个河南省品牌特色专业,极大地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对更多专业提出强强合作、同创共建目标要求。依托企业预定的人数和提供的优质岗位,新开设或调整了多个专业方向,主要有:母婴护理、康复护理、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会计事务等。还提供校校合作培养的模式,开设了两个“3+2”专业。在此基础上开展招生、教学、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等活动。并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促进了以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数控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电气技术等为主体的机械加工类专业群建设升级。从各专业招生与就业的实际效果来看,基本反映了社会发展对此类人才的极大需求。

近年来,学校在对比研究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和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基础上,各专业从人才需求状况、岗位能力要求、职业素养要求、课程设置建议等方面对相关行业企业及学校进行了调研,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不断分析论证,研究讨论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和人才素养要求,持续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年度修订工作。

3.2教育教学改革

(1)优化课程体系架构。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在坚持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下,充分发挥重点专业的辐射作用,推进五大专业群建设,结合岗位需求,跟踪国际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每年组织各专业建设团队深入企业和劳动力市场进行市场调研,形成市场调研报告,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滚动修订,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加契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构建了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人文素质拓展课程”等模块化课程体系。

(2)加强品牌专业建设。在原有的22个专业的基础上,学校经多方调研,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又增设了体育健身(高尔夫方向)专业、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等。经市教育局评审认定,现有电气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应用、老年服务与管理(中德合作项目)、护理5个示范性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平面设计等3个规范化专业。在专业建设方面,老年服务与管理(中德合作项目)、数控技术应用、护理三个专业,分别获批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电气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等专业是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会计电算化、电气技术应用、护理四个专业是学校规模效益较好的传统优势专业。

(3)优化课程设置。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首先要确保开足开齐国家要求的必修课,公共基础教学内容占30%的比重,专业理论与实训教学内容占50%的比重,对口生产实习教学内容占20%的比重。在人才培养上,强化基本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教育,同时又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和突破口,通过“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以实践教学促理论教学,将德育要求和企业文化纳入操作规范。各专业均把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艺术等课程作为公共基础课程的必修课,有的专业还根据专业需求开设了音乐、礼仪、心理健康、书法等课程。

(4)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发挥校系二级教学管理机制,以各专业系为主体,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教师结对子,按时组织集体备课、听评课、观摩课、公开课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各系组织推选相关专业和科目的优质课程参加学校各类评选。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优质课评选,推荐参加上级优质课评选2021年共获得省级优质课10个、市优质课67个。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2021年立项省级研究课题21项、市级研究课题15项,结题22项;在国家CN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8篇。

(5)做好课程建设开发。各课程研究团队定期进行专业调研,及时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情况,使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能够紧跟产业发展前沿,紧扣职业能力的培养。一是对文化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依据专业所需,本着“够用、会用”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二是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删减专业课教材中“偏、难、旧”的内容,补充岗位新技术、新工艺;三是及时对课程标准、考证要求和类型进行调整,确保了新内容的贯彻执行。

(6)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以骨干教师培养和实训条件改善为基础,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以深化校企合作为途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在学校“教产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要求下,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构建了“模块化、阶段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电子商务专业构建了“校企融合、产教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会计电算化专业构建了“综合能力立体化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构建了“项目引领、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与公司合作,创新了“理实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等。

(7)开展信息化教学。信息化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将推进信息化课程建设列为重点工作,要求加大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及应用的力度,真正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转变教师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以信息技术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教学。组织校级信息化教学大赛,推荐出优秀信息化教学作品,2021年参加国家省市各级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大赛,省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市一等奖6个、二等奖2个,以上均为团队奖。

    表3-1:校内外实训基地一览表

序号

实训基地名称

基地面积(平方米)

工位数(个)

主要实训内容

主要服务专业

备注

1

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实训基地

1000

450

数控加工、加工中心

数控技术

新增

2

邓州市中心医院

18900

650

护理、影像、口腔

护理、影像技术、口腔修复工艺

原有

3

电气专业实训基地

3430

600

电路原理、电气技术

电气技术应用

原有

4

计算机类实训基地

5750

880

网站建设、网络布线

网络工程、CAD

原有

5

邓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15600

350

护理、影像、口腔

护理、影像技术、口腔修复工艺

原有

6

汽车维修实训基地

520

280

汽修、汽车美容

汽修专业

原有

7

邓州市妇幼保健院

7000

200

 助产

 助产

原有

8

立源家政养老中心

98700

200

家政服务

家政服务与管理

原有

9

邓州市金阳光汽车培训中心

1000

100

汽车维修、钣金、喷漆

汽修专业

原有

10

邓州市中医院

8000

260

药剂

原有

11

计算机实训中心

400

120

微机室

各种专业计算机基础

原有

12

会计专业实训中心

100

100

会计技能、会计电算化

会计

原有

13

汽修实训基地

600

150

汽修专业实训教学

汽修专业

新增

14

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

1000

150

工业机器人实训教学

工业机器人专业

新增

15

计算机实训中心

600

300

计算机实训教学

虚拟现实、电子商务、大数据专业

新增

合计

162600

4790

(9)教学资源建设。学校重视教学资源建设,目前拥有台式计算机1900台,“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176套。又投入资金450多万元,建设2个自助微课录播室和1个数控技术应用实训中心等系统。

(10)合理选用教材。根据学校各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实际,以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用书目录》为依据选用教材。德育课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审定的国家规划教材;文化基础课统一使用省规划教材;专业课教材的选用,以各专业教研组确定的国家规划教材为主,专业技能课按照升学、就业两个方向进行征订。同时,在学校课程体系改革实践中,还开发了部分校本教材,作为补充性教学内容使用。在教材使用方面,学校从未使用过非法出版物、盗版教材以及私自翻印教材。选用教材严格依据省荐目录,专业技能类课程自选专业教材和校本教材使用不超过使用总数的25%,符合规定。

3.3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修订完善了《“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和认定办法》等文件,新拟定了《新进教职工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教师培养培训有长远规划、年度安排,有措施和经费保证,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各级骨干教师培训,特别重视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和全员培训,学校两次组织专任教师进行全员培训,通过各级各类教师培养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其中,2021年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57人,参加“国培”12人、省级培训20人,市级培训37人,行业企业培训12人,校级培训361人,教师总培训达499人次。

3.4规范管理情况

(1)加强教学管理。一是抓实常规教学管理。强化教学中心地位、质量核心意识,以开展各类教学竞赛活动为抓手,抓实“教学秩序、教学环节、教学评价、教学科研与改革”等教学常规管理,要求教师认真做好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预习和复习、辅导、考试等基本教学环节,加大检查评比力度,严格落实各项教学制度和计划。二是大力开展各类教学竞赛活动。组织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达标竞赛活动、优质课评选活动,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步伐。积极开展互相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上交流课、公开课、示范课,研讨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鼓励跨教研室、跨系、跨年级、跨学科开展各类活动。每学期各系至少组织开展1次观摩课、公开课活动,每月各中层干部要听、评课至少2次,教务处每周每人听评课不少于2节,每周专任教师听课、评课不少于2节,教研组长不少于2节,新入职教师不少于2节。加强现代教学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青年教师必须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务处每学期在全校组织开展1次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推广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方式,确保能进行实操的坚决不上理论课、能在实训室上的课坚决不在教室上。打造“三有”课堂,真正实现教材是有用的、课堂是有趣的、教学是有效的。

(2)加强科研管理。教务处制定年度课题研究计划,开展优秀教研课题评选活动,对评出的优秀课题推荐参加省级评比。每位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或课题研究,每学年撰写不少于1篇教学专题总结或论文,参加不少于一个课题研究。学校定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科研指导培训。加大校本课程和教材研发力度。鼓励支持各专业团队编写使用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提倡大家探索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对教职工出版专著、教材与光盘、发表学术论文、主持科研立项、进行教学研究等,学校给予大力支持。

(3)重视科研管理。根据学科与专业性质成立教研组,按照学校工作部署,组织开展教育科研的日常工作。充分把握经济市场规律,不断调整与充实专业建设。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探索符合实际,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发展途径与办法。从教与学的层面充分展开课题研讨。把如何让学生学会与掌握,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水平,作为研究的重点。努力构建适合职校特点和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方法。

(4)加强学生管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严格执行学生管理各项制度,强化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落实手机使用管理规定,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班风和学风建设,以班风促学风,以目标为引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探索完善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发挥学生会在管理中的桥梁纽带作用,逐步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强化各类风险隐患预防和管控,做好消防、食品、交通、宿舍、疾病防控等安全工作,保持学校大局稳定。开展法制教育宣传,加强安保队管理,完善校园监控系统,做到技术防范全覆盖。

(5)完善招生就业管理。加强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满意度。超前谋划招生工作,创新机制加大招生力度,优化招生结构。加强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和就业跟踪服务,规范学生就业及实习管理,提高就业质量。德育教研室要联合各专业教研团队制定详细的职业规划指导方案,引导学生做好人生规划。

3.5德育工作情况

针对我院学生特点,并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需要,多元化开展教育中心工作。

(一)组织开展“感恩为先”主题教育活动。3月,按照《邓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关于组织开展“感恩为先”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全校上下迅速掀起了活动的热潮,从认知层面教育学生识恩、知恩,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意识,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活动得到了各系同学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纷纷踊跃投稿,系部评选上报作品75篇。经评委会认真评选,共评出优秀征文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39篇

(二)举办“讲个故事给党听”庆祝建党 100 周年活动。4月,根据河南省教育系统庆祝建党 100 周年活动安排,学校组织开展了“讲个故事给党听”庆祝建党 100 周年活动活动分为征集报名阶段、初评阶段、决赛阶段、宣发阶段,讲述了围绕学校涌现出的师生党员动人故事,在教育扶贫路上发生的感人事迹,师生党员投身志愿服务的故事。 经过激烈角逐,护理系张静波获得特等奖;机械系晏乐逸、护理系赵曼获得一等奖;机械系丁婧琳、白福林,护理系陈多福、王玉璞获得二等奖。

(三)多元搭建平台,推进学生素质教育。5月7日,邓州市人民法院在学术报告厅为广大同学举办了巡回法庭进校园活动,为在校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实践课。月11日,邓州市公安局法制宣进队在学术报告厅举办了"全民参与 打击治理跨境赌博"主题宣传活动。10月19日和20日,开展“防艾专家进校园健康宣讲”活动,掀起一个认识艾滋病、预防艾滋病、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高潮。 

(四)安全知识教育常态化。3月31日联合邓州市人民检察院在学校召开法治报告会,850名学生参与;4月15日联合邓州市公安局在学校举行了国家安全日宣讲活动。1000名学生参与本次活动;6月18日在校园内进行了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工作。

(五)开展2021年度班主任(辅导员)能力比赛。6月3日,通过各系初评,共有9名辅导员3个团队参加了决赛,决赛分为班级活动策划、模拟情景处置、班级建设方案实施情况介绍和答辩4个环节,经过激烈角逐,机械系田闯团队获得第一名,并推荐参加省赛

(六)利用暑假时间,强化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了“写一封家书”感恩教育活动,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益帮助。

)严格规范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每周日晚,全各系各班有序规范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并且通过两系互查互评,不断提升班会质量,促使班会活动入心、入脑、入行。

3.6党建情况

学校党工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贯穿融入办学治校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以创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校建设,努力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切实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坚持强化政治领导和理论武装,认真落实党建主体责任。以学校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统领各党支部理论学习会议,以“十个一”自我教育提升活动为载体,构建覆盖全体师生的政治理论学习体系。采用自学和集体研讨的方式,定期开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专题研修班,推动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带头干。大力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以实现党建和职业教育相融合为突破口,努力构建“党工委抓牢支部、支部管严党员、党员干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落实责任清单,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构建党建统领基层整体智治体系,形成党建工作一把手负总责,各支部成员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坚持构建完善特色思政工作体系,抓实抓好师生思政和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落实党中央关于思政教育“培根铸魂”的要求,抓紧、抓严、抓实学校各部门各岗位的党建工作,确保思政教师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政治认同,学校思政教师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意识形态表达等方面不断创新,对学生所关注和使用的各类传播方式、传播平台,实时掌握并熟练运用于教学和生活,着力让思政教师成为党建研究和实践引领的倡导者、先行者、推动者,努力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自觉成为拥护祖国统一、热爱中华文化、主动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

三、坚持聚焦党建主业,夯实党建根基,创新载体激发活力。严格规范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落实党务专干、党建工作经费、党员活动场所等保障条件,持续开展“十个一”自我提升活动,推动新时代学校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每月定期开展“4+6+N”主题党日活动,创建党建品牌体系,积极打造“一党委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新意、接地气、增实效,打造固定课堂、红色课堂、实践课堂,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体验化、实效化;开展“戴党徽、亮身份、办实事、树形象”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积极涵养风清气正育人环境。强化教育“健脑”,抓实“理想信念、奋斗精神、廉洁自律、传统文化”四项教育,把党章党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学习的基本内容,依托纪念馆、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等平台,借助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媒介,强化教育,拧紧党员干部思想“总开关”,实现补“钙”、提神、正身和聚力。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从严抓实干部选拔考核监督管理制定出台相关评聘制度,构建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和符合学校实际的“全覆盖”监督体系。落实党委巡察制度,持续推动学校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四、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原则,进一步稳定地与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2021年学校广泛推进校企合作,目前校企合作专业11个。招生就业处经常对校企合作专业实训室的建设、运行状况进行了核查,通过实地调研及与企业方合作专业负责人共同讨论,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园中校、校企合作、师徒制模式,在校企合作委员的指导下,依托专业建设委员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作委员会开展工作,形成政企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综合评价等方面深度合作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益。为提升就业吸引力和实现中高职的衔接,邓州市职业技术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坚定不移地走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之路。

目前,学校机械系与北京中航联盟技术培训有限公司合作开办“旅游服务与管理<高铁方向>专业;与杭州锐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办“电子商务专业”广东拓野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紧密合作,开办“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并计划进一步建设新能源学校;与河南龙翔供电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开办“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与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联办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天马微电子”订单班等。以上各专业合作双方从教材编写、教学模式、实训室建设、教师培训、学生就业等方面全方位深度合作,借助一流的管理模式,购置一流的先进设备,组建一流的教师团队,致力于兴办一流的学校。学生不出邓州便可享受一流的职业教育,掌握一门精湛的专业技能,使学生能实现“阳光、体面、高薪”就业。

学校护理系护理专业与邓州市中心医院、邓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达成用人协议。在学生掌握基础的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后,根据所学专业分到市中心医院相对应的科室进行一学期的见习。每位学生有专门的带教老师,手把手地进行专业指导。2021年“中德护理”项目继续进行,招生计划调整为50人,与德国ASC教育与服务机构共同推动学生在德国3年带薪学习;目前,护理系与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健康服务机构的合作项目正在洽谈签约。此外,还与北京华天饮食集团公司联办“中餐烹饪与膳食营养专业”;与北京君颐润华酒店联办“高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

为更好服务参与大健康社会的构建,2021年南阳市夺冠体育有限公司联合开设办了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高尔夫方向>专业。已校企共建了高尔夫实训场地,可供给200名学生教学、训练使用。

4.2学生实习情况

(一)护理系

1、护理系19级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分为两种:一种是校联,由学校负责联系实习医院,学生报名,医院进行选拔;另一种是自联,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医院,填写《自联申请书》,并交学校备案。护理系2019级在校生623人,其中校联实习学生共455人(对口301人,康养154人),自联实习168人。目前,学校与邓州市内5家医院达成了实习合作意愿,分别是邓州市中心医院、邓州市人民医院、邓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邓州市眼科医院。6月底,对口护理专业300余名学生已分批进入实习单位。2019级康养护理校联学生共计154人,学校已与北京、南京、杭州、厦门、武汉等地的企业达成合作意愿。

2、19级中餐班学生53人,19级酒店班28人,于6月7号赴北京华天饮食集团开展实习。

3、19级体育专业有学生49人,于6月底到河南动力森林有限公司展开实习。

(二)机械系

机械系安排有18级电气技术应用、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数控、汽修等8个专业学生,从2020年6月30日开始,进行为期半年或一年不等的专业对口实习。机械系实习总人数达734人,其中校联实习人数584人,自联实习人数150人。这些学生分别安排在河南龙翔电气公司、杭州美课锐捷公司、北京商锟教育控股公司、武汉视野教育公司、北京中鑫创投公司、杭州、义乌、金华阿里巴巴菜鸟电商产业园、安徽奇瑞汽车公司等10余家校企合作企业,这些学生全部与实习企业签定了顶岗实习三方协议,给学生分发了顶岗实习手册,顶岗实习考核鉴定表(作为学生毕业依据)。依据学校工作安排,在今年十月底前,全部对这些顶岗实习学生开展回访工作,全面检查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问题,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存在的问题,保障学生的权益不受侵害。并与企业一起进行交流沟通,共同总结探讨现代学徒制教学培训模式。

五、社会贡献

2020年学校社会效益明显、贡献突出,学校顺利通过2020河南省中职院校评估,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健康养老护理教育培训基地、河南省职业教育管理强校、邓州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模式文艺表演特等奖、邓州市五四红旗团支部、邓州市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历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多元化办学、科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亲情化服务”的办学理念,注重学校的品质、内涵、特色、创新发展。秉持服务客户的思维,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突出创新驱动,努力把学校骨干专业做强,特色专业做精,办成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用人单位满意度高的品牌职业学校。

2021年学校继续深化校企合作,特从合作企业聘请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担任兼职教师,开展能工巧匠效益评估活动。加强校企联系。同时与当地相关行业、企业联合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工作,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突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办学特色,推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技术技能培养与发展需求对接,根据需求的类型和专业进行课程菜单设计,重点在技术技能的掌握上,边上课边实践,有效的加强了专业技能的融会贯通。2021年,学校共为30多家企业订单培训了4000余名技能人才。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获得各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使学校也逐步成为当地主要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之一。

5.2社会服务

构建培训网络,创新培训模式。充分发挥优势,完善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及网络培训“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优势,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手段,积极探索课题研究式、“菜单式”、互动参与式、观摩诊断式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在基层教师培训中创新开展按需施教,“基层点菜,名师下厨,训研一体,送教上门”的培训方法,大力提倡研训一体化,提高培训的质量。

学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设置培训专业和培训项目,做到“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绕需求转”,深度对接社会、产业和企业需求,积极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实施产教融合。2021年共开展教师培训1578人次,其中包括以下各个层次的培训:初中语文数学,小学数学教师培训、高中新教师岗位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高校教师资格证培训。学校充分发挥师资、设备条件等资源优势积极配合市委和政府开展短期职业培训,共计培训 5907 人。大专生素质拓展培训437 人、中餐技能短训 59 人、“1+X”证书培训 250 人、应征青年役前训练 300 人、与康奕技校合作就业创业培训 199 人、人社局就业创业培训438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培训127人、安全教育培训3200 人、成人学历教育函授电大培训897

技术服务方面:教育集团合作,初步建立了师资人才资源库和培训课程资源库,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3对口支援

一是对口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按市委统一安排部署,学校对全市2个乡镇11个村109户进行对口帮扶。一是依托学校现有优质的继续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技能和技术培训,服务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特别要关注弱势群体如:残疾人等培训,树立全民终身学习教育观念,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二是充分发挥后盾单位帮扶力度,为对口帮扶的11个村争取项目资金310余万元、支持支援15余万元,并协助做好事教育、医疗、电力、水利等政策落实,受到市、乡、村级的高度认可。

二是抓党建促脱贫,实施“党群连心工程”。在全校扎实开展党员对贫困户的“结对帮扶”活动,不断增强党组织和党员对群众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强化“第一书记”村和派驻工作队村的基层党建工作,学校派出“党建讲师团”、“支教讲师团”深入派驻村建强基层党建,充分发挥好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中的“排头兵”作用,着力在“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落实基础制度、办好惠民实事”上下功夫。把派出人员抓党建助脱贫工作成效作为派驻工作队人员个人评先评优和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

5.4 服务抗疫

按照科学防控、精准施策要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优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切实提高疫情防控的精准性、有效性。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在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谋划下,多次研讨、制定、布置、落实和督导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变化,研究部署落实防控措施,引导师生科学理性认识,依法依规有序管控。

(二)加大宣传,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通过微信公众号、家长群、学生群等网络渠道,向学生和家长宣传防疫知识;下发《致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和《开学报告须知》,制作防控流程图、科学洗手方法、防疫指南、健康管理制度等宣传版面,向学生和家长宣传普及疫情防治知识和防控要求,进行假期及在校期间的生活提示,指导学生和家长居家或外出时做好防控。

(三)责任落实,完善防控工作制度

结合实际做好开学前后工作预案,印发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开学前准备工作方案、开学工作方案;强化“零报告”“日报告”制度,因病缺课登记追踪上报制度,晨午检制度的落实,做好详细记录,建立专门档案,做到有档可查,将疫情防控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切实把疫情阻断在校园之外。

(四)保障到位,确保校园环境安全。一是落实好防控物资准备工作,购置消毒液、口罩、洗手液、手持测温计、紫外线灯等防控物资;二是做好基础设施准备,包括测试体温的场地与路径,测试装备的使用、保持与更换,隔离室、卫生室的大小、位置间数和预留间数等;三是开展好集中消杀活动,特别是教室、宿舍、厕所、图书馆、食堂餐厅等公共场所,都要喷洒消毒液;四是加强好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全面落实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食材原料的把关、审查,确保学生吃热、吃卫生。

)严密筛查,把好师生入校关。一是严格出入校门体温检测,对现场筛查出的体温异常者立即劝返,不能立即返回的,安排进学校临时留置观察室,同时上报属地疫情防控部门;二是严格学校值班值守制度,学校实施“封闭式”管理,禁止任何无关人员进入学校,进出学校大门的值班人员一律佩戴口罩,校园门卫室测量体温,严格登记,确保疫情不进校园。

)超前谋划,科学制定应急预案。印发了《邓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以有效预防、及时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及蔓延,规范疫情应急处置应对,保护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六、政府履责

6.1经费

严格落实生均经费等各项目资金。学校按照实际情况申请、使用各项财政资金。生均经费每生每年9185.3元,2021年项目投入经费2249.33万元,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品牌专业建设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学校的长期稳定发展,起到了关键性支持作用。同时,学校的各类培训工作也进一步带动了邓州市各项经济运行。

6.2政策措施

学校强化党工委领导学校发展方向,现有校级领导5人,中层干部16人,均为本科以上学历。领导结构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造就了一支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严谨的工作作风、业务素质过硬、坚持原则、办事公道、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学校管理干部队伍。学校实行严格的干部管理制度,建立部门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学校秉持客户思维,倡导服务至上。学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学生服务,干部为职工服务,后勤为前勤服务的同心圆式服务模式。实行服务对象首问责任制,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各部门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

学校实行全员聘任,实施绩效管理。每年对全校的中层干部和教师实行全员聘任,各专业部第一轮在全校范围内选聘本部门所需的90%课任教师,对落聘的教师进行培训,并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聘任,对仍然落聘的教师实现待岗跟班听课。聘任的结果与教师评优、评先,晋升、晋级挂钩。根据“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不断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办法》,根据教干、教师和工勤不同的特点,着重从完成工作量和取得的实绩等方面进行严格、认真、细致、公开、公正的考核,拉开奖励性绩效工资收入差距,受到了教职工广泛的拥护和支持。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关于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规定,学校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资源配置、人事管理、合作办学、社区服务、专业设置等方面,进一步落实和扩大学校自主权。

学校进一步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办学水平。一是强化绩效管理。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完善以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校教职工工作积极性,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二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制定教师成长计划,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市培及外出专业培训,考取教师资格证书,加快专业成长步伐。实施“青蓝工程”,通过传、帮、带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使青年教师快速提升能力、适应岗位。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落实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学习制度。三是加强专业教研团队建设。学校制定年度“教研论坛”教研计划,每周开展至少1次教研论坛活动,发挥教研室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作用。各教研室主任带领团队制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方向,组织教师开展业务学习,落实教研管理制度,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团队快速成长。四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制定星级班主任量化考评方案,落实班主任管理职责,定期开展班主任基本功培训,通过论文、案例、主题班队会、班级心理辅导等形式提高班主任育人水平。建立班主任工作论坛,针对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研究,提升班主任专业化水平。五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激励制度,定期开展师德师风标兵评选活动,大力弘扬师德师风先进事迹,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年度评议制度,将师德师风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必要条件,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七、特色创新

案例一:

落实培训职责 注重内涵发展

——邓州市职业技术学校职业培训工作典型案例介绍

一、学校职业培训工作情况

学校继续教育系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行使职业培训工作职能,明确社会培训服务的主体作用,不断加大职业培训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今年已完成各级各类培训7485人。

(一)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教师)1578人。

1.初中语文数学,小学数学教师培训 659 人;

2.高中新教师岗位培训377人;

3.中小学校长培训 60 人;

4.中小学班主任培训 98人;

5.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 271人;

6.高校教师资格证培训 113 人。

(二)学历继续教育:学历继续教育开设函授、电大成人专、本科学历培训五十多个专业,在籍专、本科生 897余人。

(三)职业技能培训 5010人。

1.大专生素质拓展培训437 人;

2.中餐技能短训 59 人;

3.“1+X”证书培训 250 人;

4.应征青年役前训练 300 人;

5.与康奕技校合作就业创业培训 199 人;

6.人社局就业创业培训438人;

7.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培训127人;

8.安全教育培训3200 人。

二、培训工作体制机制、资源建设及组织保障

学校党委和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培训法定职责”的落实,在职业培训上,坚持“优先发展,适度超前”的理念进行整体培训规划。学校设置继续教育系专门从事职业培训工作,并赋予相应的职责职权,明确社会培训服务的主体作用,行使培训工作管理职能。培训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培训服务事业发展全方位进入学校重大规划项目,明确培训服务工作目的是“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学校办学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继续教育系,现设一室两科(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并组建专职管理及培训团队。

为提升职业培训能力学校进行了高起点的整体规划,匹配相应建设资金开展高水平职业培训服务能力建设。在职业培训教学软、硬件设备建设,办学条件上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各种功能培训教室比较完备。形成教学办公、学员公寓、运动、生活四个独立小区。整个校园实现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培训项目开发以专业建设为纽带,开展专业(群)职业培训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专业(群)职业培训服务水平,并将专业(群)服务培训,服务能力作为专业评估与动态调整的指标,根据社会培训服务发展导向、重点、弱项设置考核点和分值,学校在继续教育系年度目标责任制中设置专项培训工作考核指标,继续教育的社会培训服务绩效直接影响到考核结果。

建立职业培训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体系,实行激励措施,修订、制订各项制度提供组织制度保障。(1)学校对外、对内采取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对外与当地政府主管职业培训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重点大行业系统如教育、卫生、农林、扶贫系统等部门,对内与学校人事处、财务处、教务处等实现多部门协同工作,形成职业培训合力。(2)实行“两联动+两挂钩”激励措施,使社会培训服务业绩与利益挂钩;教职工培训服务业绩与个人发展及直接利益挂钩。社会培训服务业绩与利益联动。学校规定继续教育系开展社会培训创收服务的结余资金,在继续教育系设“创收奖励基金”财务专项,赋予该系自主支配权限。继续教育系培训服务创收与系利益挂钩,并明确可用于对 “本单位工作有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或补充人员经费,发放绩效”及“本单位业务发展所需的交通费、接待费、人员培训费,旅差费,广告费,设备购置费”等用途。培训服务业绩与个人发展联动。教职工社会培训服务业绩可作为其职称考核聘任业绩。直接影响其职称评聘与考核。教职工社会培训服务业绩设为与科研业绩相对应的绩点,可作为其年度绩效考核业绩,直接影响教职工年度考核等次。培训业绩与个人收入挂钩。将政府文件标准作为课酬标准上限,校内教师标准与文件一致不打折扣,合理上调培训项目加班费,劳务费,班主任费,督导费,专家费等工作酬金标准上限。在以收定支前提下,有项目主办单位确定具体标准,按规定的程序由主办单位自主发放,实现了项目参与人员劳动付出与个人收入基本匹配。从个人利益源头上调动教职工参与职业培训服务积极性。(3)按照社会培训业务分类,相继出台了《职业培训管理规定》,《公益性培训管理规定》《继续教育管理规定》《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奖励办法》《职业培训课程标准与课程资源开发促进意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制度,以期与国家政策对职业院校职业培训发展要求相匹配,为职业培训提供组织制度保障。

三、培训项目的调研开发、组织实施及做法

培训项目实施前需着力做好前期调研,这是做好培训的前提。我们主要调研解决三个方面问题:如何把握培训“规模性质”;如何解决“针对性”;如何达到补贴“有效性”。

一是把握培训规模性质。关键是要解决“培训谁”(培训对象)和“谁来培训”(实施主体)两个问题。培训对象上,主要区分是提升工作能力的企业职工、面临转岗转业的下岗失业人员、还是城乡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以及贫困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要把握不同性质的培训主体需求及规模。实施主体上,关键是如何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师资及专业设置的优势和潜力,调动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调研主要针对两个方面。“谁要培训”(培训需求)和“培训什么”(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是由培训需求决定。培训需求来自两个方面:劳动者的就业需求和企业的用人需求。以需求为基础,开发培训资源,为培训实体单位提供具有应用性和针对性的培训资源。

三是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机制,提升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率。一是向实施职业培训的院校按不同职业类别提供生均补贴。 在公益性培训、非政府财政补贴培训和政府财政补贴性培训中,应将培训后的就业率作为政府财政性补贴重要指标。二是对参训者给予一定程度上的课程、教材和生活补贴。

在调研的基础上,按照社会职业培训业务分类,每个项目启动都需学校对外、对内采取多部门协同工作,坚持培训协同工作例会和培训者业务培训制度,采用专兼相结合的方法组建师资培训队伍。建设了学校与继续教育系两级培训师资库,并实现共享。启动培养 “双师型”教师工作。现已初步形成了 500 余人的师资人才专家库。

创新培训模式。积极探索 “菜单式”、“互动参与式”、“观摩诊断式”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在培训中坚持“基层点菜,名师下厨,训练结合,送教上门”的培训方法,社会评价较好。

自职业培训服务工作机制改革入手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体系,规范了管理,激发了各方积极性,夯实了职业院校落实培训法定职责基础,学校非学历职业培训业务实现了长足进步,主要业绩数据指标“非学历教育培训量与收入到款额”取得跨越式增长,今年截止十月份实现社会培训量超7000 人次,到账经费400余

案例二:

深化校企合作 着力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新模式

——邓州市职业技术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一、项目介绍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重要举措。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学校与杭州美课锐捷教育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就合作办学模式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沟通探索。同年秋,锐捷集团将阿里巴巴菜鸟网络的电子商务课程带进邓职课堂,学校招收了第一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100人。2018年,在原有合作模式上再次升级,成立邓州市职业技术学校——美课锐捷双创学校。2019年,在原有专业基础上,增开UI界面设计工程师、新媒体数字艺术两个专业方向,多方向、多维度开展专业建设,进一步丰富了学校专业。目前本专业在校生达850余人,校内专业课教师20人,其中高级教师4人,中级教师8人,双师型教师8人。

在合作模式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应本校教情及学情的特色合作模式,即“人才共育、资源共享、专业共建、师资共培、课程共设、教材共编、就业共助、项目共研”,着力培养高素养、有技能、能创业的中职学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立业、立人双立教育”办学思想和文化育人实践机制。

二、主要做法及成果

1.校企合作,共同完善专业软硬件建设

合作初期,锐捷集团就派驻3名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电商平台资深运营师、美工师做助教企业教师,融合到学校的教师团队中去指导学生专业课教学。派驻的企业教师深谙电商行业的发展模式与技术要求,能够清晰地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他们同时还担任电商班级的辅导员或班主任,协助学校教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严把教学质量关,确保学校电商人才的培养质量。

2018年秋,校企合作双方共同筹划,投入240余万元,建成10个标准实训室,满足电商专业正常的教学、实训需求,20年秋又投资100余万元,建成了电商孵化实训室、商务洽谈模拟实训室和新媒体技术实训室,为学生提供真实优质的实训环境;同时,合作企业还将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符合国内职业院校需求的教育产品——高端完整的课程体系及电商孵化云中心融入学校的专业建设中。从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训建设等多维度帮助学校打造特色精品专业,真正做到了全方位深层次合作,为毕业生高端高薪高质量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2.学校搭建平台,企业协作招生

为确保生源数量和质量,学校每年会组建专业的招生宣讲团到城乡各初高中进行宣讲活动,企业教师会积极参与到这次活动中,通过多角度、专业化的宣讲与演示,为每位有意向到学校学习的学生详细介绍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前景,吸引了诸多适龄学子的目光,为电商专业获取优质生源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在每年暑期,企业驻校教师也参与学校报名值班工作,为前来报名的学生家长提供建议、介绍专业概况,有效提高了电子商务专业的招生人数。目前,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已由2017年的100人,增加到现在的850人左右。

3.围绕专业共同开展有利于教学的第二课堂活动

锐捷集团会不定期地安排公司指导老师到校内组织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尽早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可以了解企业用人的基本要求,接触企业文化并提高自身适应能力。企业组织的素质拓展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又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可以有效地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4.人才共育,助力专业内涵提升。

学校及企业都十分重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学校配备专门的技能培训室,由学校老师先进行校内指导,然后安排学生到企业总部由企业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一对一”专业辅导,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掌握速度,同时这些学生返校后也带回了企业先进理念和行业先进技术,对于其他学生的知识蔓延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这种模式,实现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自我提升的良性循环。

近两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师生同心协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河南省中职生技能大赛、素质能力大赛中,该专业学生获得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8项,在“2018阿里巴巴百万客服联盟服务英雄大赛”中,全国2万余名在校大、中专生同场竞技,学校鲁凡、柴云鹏两名同学脱颖而出,代表学校参加全国第五阶段的总决赛,喜获个人优胜奖,学校也被授予季军学校荣誉称号。

5.书证融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家证书考试。

随着电商行业对于从业人员技能要求的逐年提高,学校为提高学生基础知识能力及就业竞争力,除了督促学生按期完成规定学业外,还鼓励学生考取各类技能证书。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营销基础能力,而企业指导老师则主要指导UI设计能力、运营管理能力,二者根据自身擅长领域各有侧重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技能考试。考试前夕,还会安排学生进行集中训练,集合学校及企业的优质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考试攻坚,力争让更多学生拿到计算机等级证书、Photoshop二级证书、Adobe认证平面设计师等技能证书。

6.就业共助,定期的实战技能测验及专业化的企业培训

为有效监测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企业还为学生量身订做了对应的技能测验,对学生的真实水平进行摸底探查,实时监督学生学习情况,对于学习情况不乐观的学生及时进行沟通指导。

同时,学生在校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还会到杭州集中接受为期数周的电子商务专业特训学习,由杭州锐捷企业的专业电商老师进行课堂授课教学,对学生专业技能、个人素养及团队合作意识等全方位巩固拔高,让学生快速了解企业运作秩序,适应不同的企业文化,真正实现从学生到合格企业人才的角色转换。

7.训育结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连续两年,学校电商专业利用每年“双十一购物节”组织“线上线下大促销”实践活动。通过校企双方老师的共同指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电商平台开展经营,如何选品、上货、设置商品价格,如何升级美化自己的店铺,打造个性化的淘宝小店,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光顾。2018年“11.11”线上、线下推广成交额突破两万余元;并诞生了校园创业明星谢佳宝,个人网店运营突破50万元,2019年“11.11”期间,运营成交额近六万元,2020年“11.11”校园狂欢节销售额达到12.3万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双十一期间,学校电商专业学生首次尝试利用技术和平台优势帮助邓州扶贫项目九龙冬桃线上销售,与乡镇联合通过电商平台助推农产品。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发挥校企合作专业优势,搭建更广的农产品电商平台,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职业教育理念还没有真正确立,运用职业教育理念推进改革创新的自觉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是教师队伍还存在着数量、质量、结构、能力水平等方面的不足,“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和提升。

三是在现有邓州市职业技术学校的基础上申报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需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及资金支持,学校加强人力资源的引进,致力于打造一所高水平的职业技术学校。

四是学校的发展迫切需要专家把脉,尤其是在“品质、内涵、特色、创新”发展方面需要有更多的新的探索,学校创建可以根据地方实际上报具有地方特色的创建项目以获取专项资金支持。

8.2改进措施

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省直管县(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意见》(豫政办[2014]98号)以及《邓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邓政[2015]33号),提出:“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等基本原则和办学思路,确定改进措施。

一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抓住“十四五”新的发展机遇期,遵照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办学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学校创新发展、优质发展。

二要紧跟省教育厅的战略部署,在创建成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同时,积极争创“河南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河南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从而把学校打造成既有地方特色又有国际视野的示范性职业学校。

三要以学校发展为核心利益,以“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为双翼,不断地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破解突出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巩固和扩大学校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为全面完成“十四五”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四是加强毕业生追踪反馈,进一步改进就业工作质量。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和择业观念教育。针对不少毕业生学生存在着的盲目择业、就业诚信和职业目标定位偏差等现象,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认真开展毕业生就业追踪调查,以过程反馈为主要方法,注意搜集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意见与建议,重视搜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评价与鉴定。对两类反馈意见做好归类、分析并形成工作改进报告,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生就业工作质量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主办单位:邓州市教育体育局 系统维护:邓州市政务大数据中心

豫ICP备14015531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1138102000131 网站标识码:4113810005

地址:邓州市新华中路170号;邮政编码:474150;联系电话:0377-62168632;电子信箱:dz2168632@sohu.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9/13 16:5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