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信息 教育政务 教育服务 电教信息化 教学教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通知公告

2022年度邓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年度报告

邓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是邓州市唯一一所中职学校,成立于2017年11月,是河南省普通公办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集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培训等多种办学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职业学校,是我市唯一一所公办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已建成面积50.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5.3万平方米,总投资5.8亿元,建设有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教学区、行政办公区、生活服务区、体育运动区,能同时满足8000人在校学习生活。

学校开设有护理、数控、新能源汽车维修、电气技术、电子商务、高铁服务、中餐烹饪等20多个专业,其中护理专业被列入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计划,被确定为河南省高水平专业群、河南省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点,老年照护、失智老人照护、网店运营与推广、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车铣加工(初级)和网络安全评估(初级)等专业纳入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校企共建专业13个,建有校内实训基地10个,初步形成了以“护理”“数控”“电子商务”等特色专业为支撑的大健康、加工制造、信息服务类三大专业群。拥有各类教学及仪器设备价值3938万元;智慧化校园系统投资3960余万元,拥有34个计算机教室、160个多媒体教室。

1学生发展质量

1.1党建引领

学校党工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贯穿融入办学治校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以创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校建设,努力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切实服务地方经济。

1.1.1坚持强化政治领导和理论武装,认真落实党建主体责任。

以学校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统领各党支部理论学习会议,以“十个一”自我教育提升活动为载体,构建覆盖全体师生的政治理论学习体系。采用自学和集体研讨的方式,定期开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专题研修班,推动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带头干。大力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以实现党建和职业教育相融合为突破口,努力构建“党工委抓牢支部、支部管严党员、党员干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落实责任清单,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构建党建统领基层整体智治体系,形成党建工作一把手负总责,各支部成员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1.1.2坚持构建完善特色思政工作体系,抓实抓好师生思政和意识形态工作。

严格落实党中央关于思政教育“培根铸魂”的要求,抓紧、抓严、抓实学校各部门各岗位的党建工作,确保思政教师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政治认同,学校思政教师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意识形态表达等方面不断创新,对学生所关注和使用的各类传播方式、传播平台,实时掌握并熟练运用于教学和生活,着力让思政教师成为党建研究和实践引领的倡导者、先行者、推动者,努力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自觉成为拥护祖国统一、热爱中华文化、主动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

1.1.3坚持聚焦党建主业,夯实党建根基,创新载体激发活力。

严格规范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落实党务专干、党建工作经费、党员活动场所等保障条件,持续开展“十个一”自我提升活动,推动新时代学校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每月定期开展4+6+N”主题党日活动,创建党建品牌体系,积极打造“一党委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新意、接地气、增实效,打造固定课堂、红色课堂、实践课堂,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体验化、实效化;开展“戴党徽、亮身份、办实事、树形象”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1.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积极涵养风清气正育人环境。

 

 

 

 

 

 

 

强化教育“健脑”,抓实“理想信念、奋斗精神、廉洁自律、传统文化”四项教育,把党章党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学习的基本内容,依托纪念馆、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等平台,借助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媒介,强化教育,拧紧党员干部思想“总开关”,实现补“钙”、提神、正身和聚力。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从严抓实干部选拔考核监督管理制定出台相关评聘制度,构建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和符合学校实际“全覆盖”监督体系。落实党委巡察制度,持续推动学校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1.2立德树人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积极探索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有效结合的“大德育”、“大学工”体系,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提升学生工作的着力点,将促进学生成才成长贯穿学生工作的全过程,为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1体制机制健全,制度保障有力

  坚持“以育人为本,团队协作,教育、管理、服务、引导,力争人人发展,个个成才”的宗旨,不断完善学生日常管理制度,不断开创服务学生新模式,开拓服务学生新渠道,提升服务效果和学生满意度。

一是建立了行政办公例会制度和辅导员例会制度,学生工作每周通过行政办公会回顾上周工作情况,确定本周工作任务。通过辅导员例会小结上周完成工作情况,部署本周工作任务。

二是实施和调整了学生公寓、实训实习、社团活动等制度,加强了学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的力量。

三是推行了《辅导员工作量化考核实施办法》,建立了辅导员量化考核机制,将辅导员的工作实绩与学校内部分配挂钩。通过激励机制辅导员在本职岗位上创先争优。

四是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办法》,用制度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学生管理工作,将学生管理工作经历做为晋升职称、职务的评选条件。

五是出台《学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将全面网格化各级各部门安全工作责任,实现人员管理纵向网格化和空间管理横向网格化的相统一。

六是建立了学生干部监督、考核和任免机制。施行任期制与及时任免制相结合的学生干部任用制。

1.2.2加强队伍建设,人力保障到位

切实抓好“辅导员、学生干部、助教安保”三支队伍建设。强化其责任意识、目标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锻造一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学生管理队伍。

一是学校要择期组织辅导员培训,提升辅导员素质,所有辅导员必须熟知学校学生管理制度。

二是系部要经常开展辅导员交流学习,团结协作,推广成熟经验,所有辅导员达到“熟知所带班级学生基本情况,掌握所带班级重点学生名单,了解重点学生性格特点,家庭状况,掌握所带班级所有学生的家庭联系方式”的基本要求。

三是鼓励系部学生开展自我管理,培养一批优秀学生干部,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探索形成可以复制的学生干部轮值模式。

四是助教和安保责任将进一步明确,明晰不同工种岗位的责任、权利,提升服务人员素质,树立服务人员形象。

1.2.3关心关注学生,帮扶形式多样

针对我院学生特点,并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需要,举办 “学习压力与考试焦虑”、“走向社会前的心理适应训练”、“人际关系心理”、“性心理”、“情感心理”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和相关报告,发现异常表现学生及时反馈,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全员管理机制,构建和落实学生心理危机高危人群预警机制。

1.2.4突出安全管理,保障依法治校

“安全稳定”为发展底线,坚持管理下沉、责任明确,以制度的形式网格化各部位管理职责,明确任课教师、辅导员、系部主任、助教责任,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安全责任体系。

一是建立“三位一体”的依法治校管理体系。由主管法制工作的副校长和法制办公室直接负责,形成学生处、教务处、团委和系部与辅导员及任课教师即校级、系级和班级三级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组织管理体系,负责具体实施依法治校的宣传、管理、实施及考评工作,做到层层把关,齐抓共管。

二是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抓好日常管理,又要抓好公共卫生、网络舆情等突发事件的处理,还有时时刻刻绷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根弦;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规范安保人员着装、仪容仪表、工作流程。

三是各处、室、系配备安全员,安保组织初步建立起来,建立了安全员工作群,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上报处置。

四是加强学生法制安全、网络安全、生命安全教育,远离邪教,远离非法传销活动。

五是依法维护学生合法权益。资助贫困学生,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对其减免学杂费,学校领导和教工积极资助学生,还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切实维护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力。实行学生申诉制度。学生和家长在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可通过申诉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2.5实施家校携手,完善联动机制

学生管理人员设有工作信箱,能多形式、多渠道与学生进行交流,并经常性地与特殊学生家长进行对话与交流。

一是完善家校联动机制。进一步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家长、社会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形成育人合力。

二是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协调配合”的网络教育新模式,形成“学生在校有人教,回家有人管,到社会有人帮”的“三结合”网络,开创家校携手、共建和谐教育环境的新局面。

三是密切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每年定期组织家长代表大会、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以系部为单位,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开办家庭教育论坛、教育沙龙等活动,坚持不懈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四是健全完善家校疫情防控沟通机制,畅通家校沟通渠道,指导家庭开展疫情防控;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身体健康状况排查,第一时间向学校反馈学生身体异常信息。

1.2.6全面调查分析,建立隐患排摸机制

注重开展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动态,找准问题、研究对策、排除隐患。

一是在教育内容上将思想教育贯穿于各类教育之中,将文明守纪、安全教育融入各项工作始终,各项教育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方案,有落实、有记实。

二是深入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其中包括新生入学教育、军事国防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考风考纪教育、毕业生就业教育、文明离校教育、党员、预备党员、建党积极分子的党性教育等。

三是对特殊类型学生(心理障碍学生、个性偏激学生、迷恋玩乐学生、家庭特困学生、失恋受挫学生等)进行了一次信息家访和个别交谈。

四是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通过板报、橱窗、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等形式,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组织观看《网络的陷阱》、《关爱生命,安全出行》、《警钟在黎明敲响》等影视教育片以及开展网络诈骗、网络贷款、校园欺凌、假期兼职等各种教育,结合案例举办各类法制讲座。

1.3在校体验

1.3.1理论学习满意度、专业学习满意度、实习实训满意度

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常规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效率。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学方法得到推广,确保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得益彰,都得到较大提高。学校每学期组织两次学生评教活动,定期进行家长问卷调查,就理论教学、专业教学、实习实训满意度等方面开展调查,各项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学生的文化课、专业技能课程合格率和考证通过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1.3.2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校园安全满意度

2021年10月,学校进行了学生满意度调查,调查通过问卷星在线匿名的方式对一、二年级在校生进行,共回收有效问卷980 份。根据调查情况统计,95%以上的学生都对校园各方面生活感到满意。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校园生活满意度调查情况统计表

1 题 你对学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满意吗?

选项

小计

比例

非常满意

367人

36.8%

满意

338人

34.49%

基本满意

235人

24%

不满意

40人

4.1%

本次有效填写人数

980人

2 题 你对学校社团活动满意吗?

选项

小计

比例

非常满意

332人

33.87%

满意

360人

36.73%

基本满意

230人

23.46%

不满意

58人

5.91%

本次有效填写人数

980人

3 题 你对学校生活满意吗?

选项

小计

比例

非常满意

325人

33.16%

满意

358人

36.53%

基本满意

261人

26.63%

不满意

36人

3.67%

本次有效填写人数

980人

4 题 你对校园安全满意吗?

选项

小计

比例

非常满意

340人

37.45%

满意

361人

36.83%

基本满意

245人

25%

不满意

34人

3.46%

本次有效填写人数

980人

1.3.3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

为提升毕业生满意度,学校推进中职教育改革与发展,转变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导向;完善校内实习实训设施,加大中职生企业实习实训力度;优化职校专业课程设置,突出专业课教材的职业针对性;密切职校与社会的联系,探索有特色的职校生管理模式。调查结果显示,学校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达96%以上,得到了社会、用人单位、家长“三满意”的良好的效果。

1.4就业质量

学校由招生就业处牵头,以扩展深化校企合作为主要抓手,以职业规划辅导与咨询、心理健康辅导与咨询、就业创业指导与咨询、就业困难学生帮扶等为活动载体,为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保障。

对学生就业质量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月收入和就业现状满意度两个方面。以就业半年以后的月收入为准, 2022年我校联系的用人单位共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 1741 个,实际就业学生965人,

1)对口升学、就业人数和升学率、就业率

2022年,学校2019级学生共毕业1849人,升入高一级学校874人,升学率为47.3%;安排就业学生965人,就业率为52.2%;其中直接就业人数864人,直接就业率89.5%;对口就业学生数786人,对口就业率为81.45%。

2)就业渠道情况:由学校推荐就业的毕业生数为630人,占就业学生数的65.27%;其他渠道就业的毕业生数为335人,占就业学生数的34.73%。          

3)根据相关单位对2022届毕业生抽样调查,毕业生平均月薪 4210元。企业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为100%;毕业生就业满意度98%以上;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为95.6%以上。

2022届毕业生情况一览表

专业大类

专业名称

毕业生数

升学人数

就业人数

对口就业人数

未就业数

就业率

信息技术类

计算机

208

76

132

87

0

100%

平面设计

91

38

53

45

0

100%

财经商贸类

电子商务  

248

49

199

153

0

100%

会计电算化

38

18

20

18

0

100%

加工制造类

电子技术

21

14

7

7

0

100%

电气技术

63

26

37

32

0

100%

机电技术

23

14

9

9

0

100%

数控

158

83

74

72

1

99.36%

汽修

111

25

86

78

0

100%

交通运输类

空乘

33

25

8

8

0

100%

旅游管理类

高铁

56

22

34

30

0

100%

酒店管理

31

15

16

16

0

100%

食品药品

与粮食类

中餐烹饪

58

8

49

46

1

98.27%

教育与体育

体育健身

47

31

16

14

0

100%

医药卫生类

护理

629

379

233

179

17

97.3%

 助产

18

16

1

1

1

94.45%

文化艺术类

音乐

11

11

0

0

0

100%

美术

14

14

0

0

0

100%

1.5创新创业

学校十分注重“双创”活动对就业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平时通过训育结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2022年全校各专业涌现出校园创业明星80多名。其中电子商务专业连续两年利用“双十一购物节”,开展“线上线下大促销”实战,线上、线下成交额突破二十万余元;同时利用技术和平台优势,开展技术帮扶活动,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1.6技能大赛

学校不断强化和践行“校赛、省赛、国赛”三级竞赛体系。 形成了学技能、练技能、比技能的良好氛围。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平台,积极实施杰出人才培养工程,使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与教学有机结合、无缝衔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主要做法是:第一,依托校赛,对接省赛、冲刺国赛,形成三级竞赛渐进体系,形成一年竞赛不间断,每年竞赛有提升的良性循环,以此实现学生技能竞赛专业全覆盖、学生全覆盖,各专业省赛参赛率达到100%。第二,教赛学练相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赛练结合,形成技能就是生命力的理念。第三,以大赛为突破,倒逼课程改革,引导教师将技能竞赛与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进一步融合,激发教改活力。第四,注重团队培育和竞赛反馈。依托竞赛体系,培育、选拔参赛选手,配备专业指导教师队伍, 抱团发展,形成稳定有力的竞赛后备力量。赛后学校配套相应奖励给予获奖团队,重点奖励参赛学生,以此激发学生提升专业实力。本年度,学生共获得省级技能大赛奖项 21 项,市级奖项32项。其中,在2021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竞赛活动第十五届“文明风采”竞赛汉字听写项目中,我校19级计算机专业学生刘梦媛取得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喜获一等奖。

2教育教学质量

2.1专业建设质量

2.1.1专业建设现状

学校立足社会需求,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在对社会人才需求调研和开展校企合作育人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人才供需洽谈会”等,组织开展专业调研论证,不断优化专业设置。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建立并完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对学校专业建设重新作了整体规划。

2.1.2. 专业建设成绩

学校以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为抓手,按照“突出优势、聚焦特色、创新机制、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突出专业建设,建成数控技术应用等六个河南省品牌特色专业,现代学徒制示范点申报成功,极大地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对更多专业提出强强合作、同创共建目标要求。依托企业预定的人数和提供的优质岗位,新开设或调整了多个专业方向,主要有:母婴护理、康复护理、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会计事务等。在此基础上开展招生、教学、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等活动。并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促进了以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数控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电气技术等为主体的机械加工类专业群建设升级。从各专业招生与就业的实际效果来看,基本反映了社会发展对此类人才的极大需求。

2.1.3. 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完善:一是培养目标不能很好地与社会需求、岗位需求接轨。二是专业课教程单一、缺乏创新。有些教法已经不合时宜,没有及时更新教学方法。三是课程设计与课程节拍不搭配,缺乏科学性与弹性。

针对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将采取有力措施:

①专业建设“新老”协调。树立“积极建设现有专业、逐步淘汰落后专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打造新型专业、高瞻远瞩培养潜在专业”的专业建设方针。老专业要注重合理运用,做好专业保留和淘汰相协调、传统专业和新型专业相适应、专业整合和专业分立相结合的方式逐步进行。新增专业要以适应社会人才市场的要求为依据,按照学校原有专业相近、相关的原则,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延伸、派生出新的专业。新老专业协调推进,即注重老专业的文化积淀,又注重新专业的适应性和创新性。

②办学定位准确,主次专业发展有序。综合考虑办学定位,定位要准确、特色要鲜明、竞争要有优势、能发挥学校、学生特长,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在发展重点优势专业的同时,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量力而行地开设其他专业,使重点专业和非重点专业同时铺开,形成“专业建设特色鲜明、重点专业重点打造、优势专业优先发展、相关专业同时展开”的发展思路。

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学校要积极培养“一专多能、双师型、复合型”教师,同时又要鼓励教师自学、进修、深造和终身学习。引进人才竞争机制,引进专业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做好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改革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性人才。

2.2课程建设质量

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中职学校与普通学校一样,也无疑是通过课程实施来实现其培养目标的。中等职业教育所要实现各个层次的目标,包括文化基础、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情感价值等要素皆融课程于一体。

学校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理念,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积极开发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和服务产业能力。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增设和开发对学生就业与发展有价值的新课程,合理制定教学计划与课程内容,科学设置理论课与实践课、基础课与专业课,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同步。在专业课程内容上,注重知识构建的针对性、能力培养的应用性、质量评价的社会性、教学内容的前瞻性。通过优化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使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积极推进微课等在线教学资源开发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重要探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具体课程建设渠道如下:

2.2.1建立以评选促课程资源建设的机制。

为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程资源建设,确保好的资源及时进入优质课程资源体系,学校定期开展“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实施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上报材料的内容主要是基于问题解决的主题资源包(相关文字材料、视频、课件等相关资源)。根据评选结果,将主题资源包择优纳入到学校优质课程资源体系之中,从而建立起以优秀成果评选促进课程资源建设的有效机制。2022年邓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护理专业被评定为河南省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

2.2.2建立优质课程资源推荐制度。

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鼓励进行创造性的资源开发工作,学校尤其注重发挥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学名师在资源建设中的骨干和辐射作用,学校定期分专业、分类别推荐一定数量的优质课程资源,并形成制度。

2.2.3建立优质课程资源开发制度。

各专业根据资源建设的需要,通过学校教学研究活动,形成、发现优质课程资源;组织骨干团队,创造性地开发相关资源等。

2.3教学方法改革

2.3.1着力提升教学水平

①实施以学生为中心、分组协作式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模拟教学、行动导向教学等方法。

②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探索线上、线下“双线并进”的教学方式,借助动画、仿真、虚拟现实(VR)等信息技术创设虚实结合的学习环境。

③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定期组织校内优质课教学比赛,健全学校、行业、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反馈与改进机制。健全师生技能大赛制度,实现学生参与技能大赛全覆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2.3.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聚焦河南省现代工业体系中的智能装备制造、大数据电子信息、大健康、现代服务与管理等领域,进一步加强与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大一附院、二附院、龙翔电气、杭州美课锐捷、武汉视野、东莞品一、北京商鲲、北京中鑫、浙江闻泰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深化多元协同育人。探索生产教学一体化育人模式,校企共同开发技术性课程,将生产性学习和学习性工作融合,促进学生技术技能的生成,在数控技术专业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2021-2022年我校遴选了《数控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创新研究》、《河南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打造职教品牌研究》、《中德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德语教学研究》、《养老新业态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分析和人才培养机制探索》、《河南省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五个项目参加河南省教学优秀成果奖评选。

2.3.3教学竞赛蓬勃开展

为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效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22年春季学校开展了课堂教学大比武、优质课竞赛和教学能力大赛等教学竞赛活动。经激烈角逐,共有40位教师获邓州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45位教师获市级优质课竞赛二等奖,53位教师获校级优质课竞赛一等奖;王肖红等17个教学团队获市级教学能力大赛一、二等奖;李硕等4位教师荣获南阳市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一等奖;在河南省中职教学能力比赛中,2个教师团队荣获二等奖,4个教师团队荣获三等奖;在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中,2位教师荣获一等奖,4位教师荣获二等奖,4位教师荣获三等奖;在2021年“ITMC杯”全国跨境电子商务技能大赛中,我校窦钰迪老师荣获一等奖,陈林海老师荣获二等奖,刘净宇老师荣获三等奖;在2022年“畅享杯”全国财经商贸类专业教师数字技术技能大赛中,马洒老师荣获一等奖,马静老师荣获二等奖,窦钰迪老师荣获二等奖,胡可老师荣获二等奖,陈林海老师荣获三等奖。

2.3.4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

主动适应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积极对接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制定出台《职业等级认定管理办法》,规范职业等级认定管理工作。并将X证书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以1+X证书制度改革为抓手,推进“书证融通”,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2021-2022学年度,我校入选全国第二批“1十X”证书试点专业达到11个,有466名学生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失智老年人照护等6项被评为全国职业技能证书试点先进单位;中职数控专业被评为河南省现代学徒制试点。

2.3.5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全方位行动、持续性推进,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制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施方案》《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组建以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教务处、党政办、学生处、人事处、思政部、系部等为成员单位的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构建学校、职能部门、系部联动的课程思政工作格局。成立思政部,负责沟通协调和工作落实。

系统构建“三联四融入八推动”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将课程思政融入党建团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日常管理,围绕思政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思政教改立项、元素挖掘、教学团队、精品课程、教学竞赛、案例征集、实践活动八个方面进行探索,构建“思政理论课+素养必修课+文化选修课+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课程“同心圆”,全面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聚焦“质量、安全、规矩、吃苦、坚守、奉献”等6项职业素养的培养,创建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并进的课程矩阵,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在河南省2022年思政理论课教学技能“大比武”活动中,耿焕利、苏珺两位老师荣获一等奖,孙征老师荣获二等奖。

联四融八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机制

 

 

 

 

2.4教材建设质量

2.4.1学校教材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校的教材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体系。为了加强人才培养质量,鼓励教师使用“国家级、省部级获奖教材”和“国家级规划教材”,同时鼓励教师注重创新理念,强化教研统一,编写出较高水平且具有学校特色的教材,目前在教材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教材建设与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2.4.2建立教材建设领导机构

学校非常重视教材建设工作,成立专门的教材决策机构,有主管校长担任组长,教务处长、各教学单位负责人及学科专家参与成立校级教材建设委员会,主要负责制订与审定全校教材建设规划、年度教材建设立项等,并检查实施情况。研究学校教材建设工作的各项措施和政策。同时修订形成委员会工作条例,条例中明确规定教材建设委员会的性质、组织原则和工作职能等。

2.4.3 完善教材建设工作制度

制度的完善对教材建设起着保障作用,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各自相应的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这样可以促进教材建设工作的有序、规范化的进行。建立学校的《教材建设规划》,明确教材建设的思路及目标;修订《教材建设管理办法》,对教材立项的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教材建设经费的合理运用;同时还要制定《优秀教材评选办法》,对教师编写出的优秀教材给予肯定及奖励,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参与到编写教材当中,把自己在教学改革方面的经验在教材中予以体现。

2.4.4加强教材师资队伍建设

教材师资队伍的建设在教材建设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材编写人员的业务培训,鼓励教师到其他兄弟学校参观学习,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写作质量。在教材建设过程中,要坚持老中青结合的原则去成立编写团队,注重对教材团队的培育与建设,保障编写出高质量教材。

2.5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信息化工作作为学校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把信息化工作定位为支撑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工作平台,为教师创造一个个性化的、高效的信息化办公环境,以改变原有的工作、学习、教学方式,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一种手段,以信息化带动学校教育现代化,尽快将邓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具有时代特征的信息化学校。具体措施如下:

2.5.1完善管理制度,促进学校信息化规范管理

邓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在硬件建设基本到位的情况下,科学管理学校信息技术设施设备,保证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应有效用,优化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资源配置,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整体水平。学校建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保障学校信息化工作正常有效开展、以制度保障学校信息化设施设备的规范管理与合理使用。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账号,课前可以把自己的教学资源、教学素材上传到自己的空间,或通过U盘等设备把教学资源导入到教学一体机中进行授课;所有教师都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效果非常好,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2.5.2抓好信息化常规工作,保证学校信息畅通

在智慧化校园方面投资3960余万元,建有除校园骨干网之外33个计算机教室、160个多媒体教室及1个双向录播教室、2个自助微课室等。从2021年开始,学校又购买了“中职教学资源平台”中所有教学资源的使用权,建立了数字化教学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拥有固定教学资源1000多种。学校还鼓励教师们利用现有的多媒体录播教室和自助微课室等,自制符合教学实际的和现有教材配套的音视频资源30多种,充实到教学资源库中;2022年又新增了符合各个专业需求的数字图书资源207250册。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科研等的数字化。

 

 

 

 

 

 

 

 

 

2.5.3加快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

为加快学校信息化教学的进度,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邓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将会出台更多的激励措施,通过组织学习多媒体制作方法、信息化专业培训、外派学习、与相关企业合作等方式,开发制作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努力使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2.6师资队伍建设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配备标准,2017年11月,邓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按照8000人办学规模,为学校核定教职工员额400名。学校现有教职工394人(博士生1人、硕士研究生76人)。生师比15.5:1,专任教师占比81%,兼职教师占比17%。双师型教师占比30%,专任教师均为本科及其以上学历,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占比20%,专任教师高级职称占比20.8%。为提升办学活力,学校推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实行岗位“双向选择”聘任制,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实行绩效考核管理。

教师及生师比例情况统计表

项目

学历教育在校生总数

教职工数

教职工额定编制数

专任教师数

专业课教师数

双师型教师数

人数

6097

394

400

384

246

116

2.7校企双元育人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也正是我们积极研究和探索“双元”育人机制的基础。

我校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校企“双元”育人机制,与省内外多家知名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在教育教学与学生实践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2.7.1完善教师师资队伍

“双元”育人机制有效利用多方优势,校企师资共享,请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直接参与学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为校内课程设置提供指导,让学校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岗位锻炼,结合企业先进技能和专业理论,促进教师“双师”素质提高

2.7.2优化企业人资结构

“双元”育人机制可以为企业提供顶岗实习生,一是降低企业的招工成本,二是为企业提前储备人才,灌输企业文化,减少培养成本,优化企业人资结构。

2.7.3扩大政策宣传

实践证明,“双元”育人机制符合职业学校培养目标,适应社会需求,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但也发现,在这种形式探索过程中,因为学生、家长以及企业之间的需求有偏差,导致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发生矛盾和不理解。因此,需要加强对“双元”育人机制的正面宣传,借助政策引导、媒体宣传、企业校宣等多重方式,提高家长、学生以及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识,获取多方支持。

2.7.4加强师资建设

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安排专业教师进企业学习进修,积极承担学生在企业内实训任务,提升实践技能;邀请企业优秀人才进入学校兼任外聘教师,甚至专任教师;建立考核制度,保障兼职教师的队伍稳定,减少教学事故的发生

4服务贡献质量

职业教育是培养社会急需的实用型人才的主要供应渠道,社会服务是职业院校的基本功能和重要使命。邓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本区域,辐射周边县市,面向二、三产业,聚焦人才发展,针对企业用人需求变化及时进行适应性调整,对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4.1服务行业企业

邓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始终把办学目标定位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上。学校据此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进行专业设置、课程组织、教学方式、评价标准等方面充分考虑本地域行业、企业的诉求。学校领导班子每年都深入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定期组织邀请行业专家来校访谈。2021年走访了国药控股邓州有限公司、亚泰精密制造有限公司、邓州市中心医院、河南沃尔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数十家邓州本地知名企业,从中了解本地实际人才需求,分析各行业就业形势和专业的发展趋势等,从而在知识结构、技能要求、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使之成为行业、企业实际需要的专门人才。通过安排在校学生工学结合实习、毕业生实习期结束后与企业签约就业等与优质企业开展校企互利合作,这些举措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也有力地促进了市委市政府“万人助万企”活动的开展。

4.2 服务地方发展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对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邓州市职业技术学校也把办学目标定位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上。学校据此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进行专业设置、课程组织、教学方式、评价标准等方面充分考虑本地域行业、企业的诉求(开展走访企业调研、与行业专家访谈等),从而结合实际人才需求,注重从知识结构、技能要求、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使之成为行业、企业实际需要的专门人才。

4.3 具有地域特色的服务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注重品质、内涵和特色办学,秉持服务客户的思维,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突出创新驱动,努力把学校骨干专业做强,特色专业做精。

护理系根据南阳范围内大健康、中医药等产业规划及发展前景,及时转型增设了智慧养老、中医康复等专业方向,并在全系各专业的教学中,以选修的方式进行中医艾灸、推拿、康复训练等特色技术培训,为毕业生技术赋能,服务本地域的特色经济发展。努力发扬发展“邓州护理”品牌,办成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用人单位满意度高的专业。

4.4具有地域特色的服务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注重品质、内涵和特色办学,秉持服务客户的思维,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突出创新驱动,努力把学校骨干专业做强,特色专业做精。

护理系根据南阳范围内大健康、中医药等产业规划及发展前景,及时转型增设了智慧养老、中医康复等专业方向,并在全系各专业的教学中,以选修的方式进行中医艾灸、推拿、康复训练等特色技术培训,为毕业生技术赋能,服务本地域的特色经济发展。努力发扬发展“邓州护理”品牌,办成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用人单位满意度高的专业。

5政策落实质量

5.1国家政策落实 

严格遵照国家学生资助工作的政策做好宣传和受助学生的申报工作。我校学生事务中心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资助政策宣传工作,将学生资助政策宣传至每个学生家庭,在确保学生信息安全的情况下,开展全校范围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以保障政策的实施和资助对象方向的精准,同时积极预备学生资助舆情的应对工作。我校严格执行中职类学校国家资助相关政策,严格按照学生学籍信息和正常在校状态,做到申领助学金的学生人数真实准确,杜绝出现虚报学生人数冒领国家助学金的现象,持续关注并切实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保证每一位符合条件的学生的助学金及时发放。全校所有学生享受中职学校国家免学费的优惠政策。

5.2地方政策落实

在省级资金下达后,市里及时落实配套资金,一并进入到市财政专户实行集中管理,助学金按照每月实际受助学生数及时足额打到学生专用资助卡中,免学费按照上级要求使用。2021年秋季学期至2022年春季学期共有600名学生享受助学资助,发放国家助学金120万元,其中县级配套24万元;对所有学生实行免学费政策。

5.3学校治理  

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规范了学校党组织与学校行政的关系,规定了学校党组织的领导决策权和校长的行政执行权的运行边界和实现形式,确保党对学校的领导贯穿到学校治理全过程,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小学校得到贯彻落实,确保校长依法依规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确保“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得到整体推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4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教学质量监控职责明确,机制健全,体系完善。建立了以教务处为主体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各系部、学生评价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通过教学指导委员会听课、评教,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提高;通过期初、其中、期末三个阶段重点教学检查,严格控制教育教学过程;通过系部常规教学检查,加强教学日常管理;通过组织进行“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双向讨论座谈会,使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更加全面有效。

为提高学校教学工作质量,有效实施“两线监控”,“三级管理”,“四维评价”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针对学校实际和面向市场的办学要求,特制定了《邓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办法》、《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教学检查实施细则》等相关管理制度,明确了管理权限和职责,形成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5.5经费投入

严格落实生均经费等各项目资金。学校按照实际情况申请、使用各项财政资金。生均经费每生每年12757元(总数是7778.03万元),2021年项目投入经费2184.7万元,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品牌专业建设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学校的长期稳定发展,起到了关键性支持作用。同时,学校的各类培训工作也进一步带动了邓州市各项经济运行。

6面临挑战

挑战 1:内涵质量有待提升。办学还处于摸索阶段,专业建设规划不到位,有影响力的专业品牌不多,在人才培养、教材管理、学生实习、质量评价等方面缺乏统一科学的制度,尚未形成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挑战 2: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由于办学初期学校经费不足,教育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还较为突出,部分专业专业实训室建设不完善;图书馆尚未配套完善,图书资源缺乏;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滞后,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

挑战 3:师资建设短板明显。目前我们的教师队伍也同样在向高职过渡时期,高学历、高职称、“双师型”教师占比偏低,部分专业核心专业课教师不足,教师动手操作、实践经验不够,青年骨干教师成长缓慢,缺乏有影响力的教学名师、学术带头人、优秀教学团队。



   

主办单位:邓州市教育体育局 系统维护:邓州市政务大数据中心

豫ICP备14015531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1138102000131 网站标识码:4113810005

地址:邓州市新华中路170号;邮政编码:474150;联系电话:0377-62168632;电子信箱:dz2168632@sohu.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9/13 16: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