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气预报:
站内查询:
首页 >> 责任目标
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法治宣传教育案例模板
发布时间: 2018-04-19   发布人: 司法局  【打印该页】

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

法治宣传教育案例模板

 

1.以案释法案例模板

一、案例基本信息采集

    案例类型: 刑事案件                                     

供稿(实名,单位+姓名):司法部法制宣传司        

审稿(实名,逐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检索主题词:于欢、正当防卫、防卫过当、以案释法、

普法案例                            

二、案例正文采集

从于欢故意伤害案看正当防卫

【案情简介】

2016414日,山东源大工贸负责人苏银霞及其子于欢,因无法偿还高利贷,被郭彦刚、杜志浩等11名催债人限制人身自由,催要欠款。期间,于欢及其母苏银霞受到极端侮辱。接公司员工报警后,民警到达源大公司接待室了解情况,警告双方不能打架,然后到院内寻找报警人,并给值班民警打电话通报警情。于欢、苏银霞欲随民警离开接待室,杜志浩等人阻拦,并采取卡于欢项部等方式,将于欢推拉至接待室东南角。于欢捅刺四人,致一人死亡、二人重伤、一人轻伤。

【调查与处理】

    山东省聊城市人民检察院指控于欢犯故意伤害罪,向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建议对于欢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2017217日,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承担相应民事赔偿责任。宣判后,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杜洪章等和被告人于欢不服,分别提出上诉。2017324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受理此案, 527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2017623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以故意伤害罪改判于欢有期徒刑五年,维持原判附带民事部分。

【法律分析】

   1、于欢持刀捅刺杜志浩等四人,属于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其行为具有防卫性质。一是案发时存在对于欢母子的不法侵害情形。杜志浩等人在较长时间里对于欢母子实施了限制人身自由的非法拘禁行为、侵害人格名誉的侮辱行为和对于欢间有推搡、拍打、卡项部等肢体行为。二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当于欢母子欲随处警民警离开接待室时,杜志浩等人将二人拦下,并对于欢推拉、围堵,在于欢持刀警告时仍出言挑衅并步步逼近,对于欢的人身安全形成了威胁。三是于欢具有防卫意图。于欢在实施捅刺行为前进行了警告,在杜志浩言语挑衅并逼近时才实施捅刺行为,且仅对围在身边的人进行捅刺,可见其行为主要是为阻止对方实施侵害。四是防卫行为针对的是不法侵害人。不法侵害是指危害他人人身、财产以及其他合法权利的行为,既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一般违法行为,不法侵害行为是违法还是犯罪,不影响正当防卫的成立。本案中,被刺死的杜志浩和被刺伤的严建军、程学贺、郭彦刚均参与实施了限制于欢母子人身自由的不法侵害行为,杜志浩还直接实施了侮辱于欢母子等不法侵害行为。 

2、其防卫行为造成一人死亡、二人重伤、一人轻伤的严重后果,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刑法规定,对不法侵害行为人有权进行正当防卫,同时对正当防卫规定了限度条件,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属于防卫过当。评判防卫行为是否过当,应当从不法侵害的性质、手段、紧迫程度和严重程度,防卫的条件、方式、强度和后果等情节综合判定。具体到本案:一是从不法侵害行为和防卫行为的强度看,杜志浩等人实施不法侵害的意图是给于欢母亲施加压力以催讨债务,在于欢实施防卫时,杜志浩等人此前进行的侮辱行为已经结束,此时只是对于欢有推拉、围堵等轻微暴力行为,而于欢实施的是致人死伤的防卫行为。二是从双方使用的手段看,杜志浩一方虽多人在现场但均未携带使用任何器械,而于欢持刃长15.3厘米的尖刀进行捅刺。三是从防卫的时机看,于欢是在民警已到达现场出警、警车在院内闪烁警灯的情形下实施防卫,于欢当时面对的不法侵害并不十分紧迫和危险。四是从捅刺的对象看,杜志浩对于欢母子实施了侮辱、拘禁行为和对于欢间有的推搡、拍打等肢体行为,其他被害人未实施侮辱行为,而于欢在捅刺杜志浩之后又捅刺了另外三人,且其中一人即郭彦刚系被背后捅伤。五是从造成的后果看,于欢的防卫行为造成了一人死亡、二人重伤、一人轻伤的严重后果,严重超出了不法侵害人对其推拉、围堵、轻微殴打通常可能造成的人身安全损害后果。六是从案件起因看,本案系熟人社会里发生的民间矛盾纠纷。双方都生活在冠县这个不大的县城,苏银霞和吴学占互相认识,也是通过熟人介绍发生的高息借贷关系,发生纠纷后又通过熟人作了调解,这与陌生人之间实施的类似行为的危险性和危害性显有不同。

有人认为,于欢的行为应属特殊防卫,不存在防卫过当问题。但根据刑法规定,特殊防卫的前提是防卫人面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而杜志浩等人实施的不法侵害不属于以上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因此本案不能适用特殊防卫的规定。

3、鉴于于欢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于欢归案后能够如实供述主要罪行,且被害方有侮辱于欢母亲的严重过错等情节,对于欢依法应当减轻处罚。一是于欢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防卫过当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减轻处罚应当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量刑。确定对于欢适用减轻处罚还是免除处罚,不仅要看其防卫行为与不法侵害行为的适当程度,还要看损害后果的严重程度,比较防卫行为所保护的法益与损害的法益之间存在的差距。于欢及其母亲苏银霞的人身自由权遭受限制,人格权遭受言行侮辱侵犯,身体健康权遭受轻微暴力侵犯,但于欢持利刃捅刺4名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人身伤亡,防卫行为的强度和造成的损害已超过维护自身权益和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所容许的范围,两者之间明显失衡,免除处罚显然与防卫过当造成重大伤亡后果的犯罪行为不相适应。二是对于欢减轻处罚更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本案系由吴学占等人催逼高息借贷引发,苏银霞多次报警后,吴学占等人的不法逼债行为并未收敛。案发当日,被害人杜志浩当着于欢之面公然以裸露下体的方式侮辱其母,虽然距于欢实施防卫行为时已过去一段时间,且于欢捅刺杜志浩等人时不排除有报复杜志浩辱母行为的情绪,鉴于这一侮辱情节的恶劣性质,在伦理上应当受到严厉谴责,在刑罚裁量上应当作为对于欢有利的情节重点考虑。此外,于欢当庭不认罪,没有自责、悔罪表示,也是应该酌情考虑的量刑情节。综合考虑于欢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危害后果,二审法院对其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典型意义】

于欢案是一堂生动的全民法治课。该案一审判决作出后,《南方周末》以《刺死辱母者》为题对于欢案进行报道,经新闻、网络媒体转载,引发广泛争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山东省有关部门立即行动,向公众阐释有关法律问题,有效引导了舆论走向。该案典型意义在于:一是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于欢案中,在政法委的指导下,检法司等部门各尽其责,把普法融入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全过程。政法委通过微信公众号及时主动发声;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负责人对于欢行为性质认定进行权威解读;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庭审全程微博直播和公开宣判;司法行政系统指导监督辩护代理律师依法履职,并组织律师通过撰写评论文章等方式解读相关法律知识。二是有针对性地运用好以案释法方式开展普法宣传。于欢案就其法律适用而言,争议焦点在于其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二审判决对于欢行为的法律性质作出全面剖析,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详细解释该案二审改判依据,结合案情形象地阐释了正当防卫、防卫过当及其定罪量刑等法律知识。三是充分发挥两微一端一网等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作用。于欢案中,媒体的几篇微信文章阅读数均达到10万以上。在舆论热议的关口,检、法及有关部门通过官网官微密集发声;邀请法学专家对案件法律问题深层次解读,并由山东普法等主流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及网评员及时转帖发帖跟评;庭审采取全程微博直播,向社会公开控辩实况。这些新媒体手段的运用,增强了法治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迅速主导了舆论走向,使公众对案件事实及相关法律问题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2.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案例模板

一、案例基本信息采集

    举办单位: 中宣部、司法部                                      

    普法对象: 社会公众                                      

    普法活动形式: 网上谈直播活动                                 

    普法活动日期:201761416               

    供稿(实名,单位+姓名): 司法部法制宣传司                                  

审稿(实名,逐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索主题词: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普法活动、主题法治

宣传教育活动、民法总则、网上谈直播活

动、新媒体                          

二、案例正文采集

中宣部 司法部举办《民法总则》

学习宣传系列网上谈活动

【活动概况】

为认真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促进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法治舆论环境,201761416日,中宣部、司法部在人民网连续举办三场《民法总则》学习宣传系列网上谈直播活动。活动主题是深入学习民法总则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法学所、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民法总则的时代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总则民法总则与民法典起草等内容与网友进行座谈交流,并就网友关心的见义勇为免责条款等问题进行解疑释惑。

活动期间,新华网、法制网、中国普法网等平台对访谈进行在线直播,以中国普法两微一端为首的全国普法新媒体矩阵同步推送。活动结束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要媒体均刊发相关报道并配发相关评论,参考消息网、凤凰网等349家新闻网站及中国民商法律网一起来学法674家微信客户端纷纷转载相关信息。

【重点宣传内容】

1、如何认识《民法总则》的时代精神与中国特色?如何理解《民法总则》中关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民法总则》以98.3%的高票表决通过,意味着它所表达的价值取向、所做出的价值判断与大多数中国人的价值共识相吻合,有非常坚实的民意基础。从历史角度来看,《民法总则》高度关注人文关怀理念,它既提高了法律对胎儿的利益保护水平,也确保了离世之人的生命、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等利益,这都是人文关怀的理念。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确立了绿色原则,表达了中国人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在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民法总则》将网络虚拟财产纳入保护之中。

此外,《民法总则》确立了平等、自愿、诚信、公序良俗、绿色环保这些基本原则,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有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通过间接方式来体现,如富强价值观;有的已通过民法的基本原则具体体现了,如平等、自愿,分别是平等、自由这两个价值观的体现;有的通过民法的具体规则来加以展现,如民主、友善这些核心价值观等。

2、最近几年,扶不扶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民法总则》中新增了见义勇为免责条款,应该如何去发挥它的作用?

见义勇为免责条款呼应了我们当前的社会道德状况。以前,见义勇为问题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来规定,扶起老人反被法院判决赔偿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这对社会产生了非常不好的示范作用。《民法总则》规定了见义勇为免责条款以后,相信一些让国人感到错愕的判决可能就不会存在了。

3、《民法总则》提出了成年人监护制度,成年人可选定自己的监护人,如何理解这一变化?

《民法总则》规定了成年意定监护,即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在意志清醒的时候就可以与别人协商,书面形式确定自己以后的监护人,一旦自己丧失全部或者部分的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由这个选定的监护人担任他的监护人。这个制度在我们国家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我们国家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人的寿命又在增加,同时我们还面临人员大幅度流动的现状,据统计,流动人口中老年人只占7%,这说明绝大多数老人并没有跟随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在劳动地居住下来。这就带来养老问题,必须扩大监护人的范围。成年预定监护制度使独居老人可以选择自己信得过的人担任自己的监护人。

4、《民法总则》规定了胎儿继承权,那么代孕子女是否有继承权呢?

代孕的子女和夫妻双方在婚内生育的子女,他们的法律地位是一律平等的,这要适用《民法总则》所规定的平等原则。代孕子女和其他的子女在继承权上一律平等,没有也不需要有特殊的法律规则来对他进行调整。

5、怀孕八个月,因为侵权导致胎死腹中,能否主张胎儿的死亡赔偿金?

不能。因为我们对于胎儿利益保护的第16条规定,是以活体出生为条件。这种情况只能是母亲以自身受损害为理由主张损害赔偿,没有胎儿死亡赔偿金问题。

6、《民法总则》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制度有什么改变?

《民法总则》中的诉讼时效制度相较《民法通则》增补了一些新规定,最大的变化是《民法总则》第188条的规定,普通诉讼时效从两年延长到了三年。起诉的时间点,不仅是从权利人知道权利受侵害的时间计算,还要从义务人的角度计算,从而更好地形成了权利人和义务人的利益平衡。

【活动特点和效果】

一是针对性强。针对网友最关心的问题,专家通过在线直播的形式,与网友面对面展开交流并进行一一解答。在为期三天的问答互动环节中,网友不仅了解到《民法通则》的亮点和创新之处,还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疑问和难题找到了答案。节目一经播出后,便得到广大网友的认可,他们纷纷在后台留言点赞。

二是深入宣传了民法总则相关知识和民法精神。通过参与活动,广大群众特别是年轻网民进一步加深了对民法总则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的理解,以及民法总则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化规则意识、增强道德约束、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的鲜明导向。

三是有力推动了七五普法工作实践。此次活动注重创新宣传方式,通过在线直播的形式,让专家学者与网友面对面开展交流,使广大群众更容易理解与接受法治知识;通过全国普法新媒体矩阵推送有关信息,产生了普法宣传的集群效应,提升了法治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

四是新媒体在普法宣传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本次活动以人民网和中国普法两微一端为主要平台,同时,组织了多家影响力强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与主平台互联互通,并在全国普法新媒体矩阵进行推送,形成多平台、立体式的新闻传播链条,让活动相关信息迅速传播至全国各地,成功吸引200多万网友收看,产生了数倍叠加的普法效应。

 

 

 

 

 

 

 

 

 

3.法治创建案例模板一

一、案例基本信息采集

    创建类型: 部门行业法治创建                                     

创建单位: 国家质检总局                                      

    供稿(实名,单位+姓名):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      

审稿(实名,逐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检索主题词:部门行业法治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

创建活动                             

二、案例正文采集

质检系统深入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

【基本情况】

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是质检总局为全面深入推进法治质检建设、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而开展的全国性创建活动。活动从20125月开始,目标是:紧紧围绕全面建设法治质检的目标要求,通过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和推广,进一步规范全系统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效能,不断提升全系统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营造良好的质检法治氛围。

【任务措施】

(一)制定方案,明确创建目标和要求。活动伊始,质检总局就制定了《关于开展质检系统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通知》,明确了活动的目标和任务。随后,制定了《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目标考核标准》,详细列明了每项考核内容的具体要求和标准,细化综合评议的尺度和要点,明确了创建活动的重点内容和考核方法。要求全国系统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深入动员,广泛宣传,及时结合各地实际开展创建工作。此次创建活动把全国各级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全部纳入创建范围。

(二)结合实际,指导各地开展创建活动。通知下发后,全国各地质检两局把创建活动纳入全年重点工作,积极争创全国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各局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如:山东检验检疫局提出把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作为深入推进全省系统依法行政工作的一次重要契机和全面检验,制定了专门实施方案,提出7个大项29个小项的具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印发了考核标准,对23个分支局逐一进行了现场考核验收,验收结果在全省系统进行了通报并与绩效考核挂钩。上海市质监局出台《关于全面加强上海法治质监建设的实施意见》,将依法行政纳入全局各单位年度考核指标体系,通过开展行政处罚案件开门审案,邀请法学专家、人大代表、媒体记者了解案件审理,同时建立行政执法信息化系统、行政执法辅助支持系统、案件审理系统,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执法办案。

在精心指导全国系统开展创建活动的同时,质检总局还组织开展了法治文化建设年和法治文化主题演讲等活动,对加强法治文化的宣传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对法治文化主题演讲评选出来的优秀选手,组织到全国巡回演讲,用新颖的形式宣传依法行政理念。

(三)严格考核,评选依法行政示范单位。20144月,根据创建活动总体安排,在各省级质监局和各直属检验检疫局推荐的基础上,质检总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质检系统首批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的通知》,以《全国质检系统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标准》为依据,按照推荐(自荐)材料的标准符合性、材料形式完整度等,在组织法律专家采交叉评审、核定分数和法规司司务会复核基础上,经过网上公示和实地抽查共确定江苏省质监局和深圳检验检疫局等112个首批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其中省级质监局和直属检验检疫局各5个。2014928日至30日,质检总局联合司法部对山东检验检疫局和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进行了现场评审,评审组通过实地考核、工作汇报、材料评审等方式,圆满完成了考核工作。

(四)示范带动,依法行政理念深入人心。在评选并命名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后,质检总局认真总结经验,筛选亮点,有计划地通过座谈交流、发放资料、实地调研、现场学习等多种形式,对示范单位依法行政整体工作,包括依法决策、规范执法、执法监督、行政救济、政务公开等方面的经验做法,组织在全国质检系统范围内进行学习、交流和推广。通过以点带面,树立榜样,带动全系统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推动全局工作法治化、法治工作全局化目标的实现。

特点和效果

通过质检系统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全系统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行政决策机制和程序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执法效能进一步提升,营造出法治质检良好氛围。

目前,质检系统在9部法律、13部行政法规、196部规章以及300余部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加强组织领导,总局和各级地方质检两局均成立了法治质检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部署法治建设重点工作。注重队伍建设,发挥法治建设参谋、助手作用,建立起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和法律专家三支队伍。深化质检放管服改革,加强权责清单建设。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开展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试点,严格规范行政行为。建立法治质检建设指标体系和评价考核标准,定期组织开展检查评价工作。依法化解矛盾争议,年均办理200余件行政复议案件,综合纠错率在30%左右。构建起完备质检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质检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质检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质检法治保障体系的工作不断加强,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20141027日,质检总局命名了全国质检系统112个首批依法行政示范单位。

 

 

 

 

 

 

 

 

 

 

 

法治创建案例模板二

一、案例基本信息采集

    创建类型: 法治城市创建                                     

创建单位: 江西省南昌市                                      

供稿(实名,单位+姓名):江西省南昌市普法教育领导

小组办公室              

审稿(实名,逐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检索主题词:法治建设、法治城市、法治南昌        

二、案例正文采集

南昌市深入推进法治南昌建设

【基本情况】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南昌市紧紧围绕中央、省、市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紧扣保障社会公正、促进社会诚信、维护社会秩序三大重点任务,着力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改革方向、问题导向,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009年,我市出台了《法治南昌建设纲要》、《关于建设法治南昌的决议》、《关于法治城市、法治县(区)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三个文件,明确提出了2015年基本实现以主城区为核心区域的法治化,到2020年全市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的法治化水平全面提高的法治南昌建设长远目标。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法治南昌建设的意见》、《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及每年度《法治南昌建设工作要点》,将远期规划与近期推进有机结合,努力建设法治江西首善之区,为富裕美丽幸福江西南昌样板提供了法治保障。

    【任务措施】

(一)注重科学统筹,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法治建设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四种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推进依法治市写入市委十三五规划建议,把深入推进法治南昌建设写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在建设法治南昌过程中,与文明南昌、平安南昌创建同步谋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一是以法治彰显文明。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注重让法治成为塑造城市文明的刚性准则,将法治建设和法治教育纳入了《南昌市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测评体系》,权重占近20%;并在创建办专门设立法治环境队标部,主抓全市各层面法治环境建设。二是以法治保障平安。20094月,召开全市法治南昌建设暨平安南昌建设动员部署大会,同步部署和推进法治建设与平安建设,之后,不断提升平安建设法治化水平,依法化解社会矛盾、依法预防打击犯罪,依法规范社会秩序、依法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实施三位一体创建,汇集起法治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狠抓关键少数,深入推进法治南昌建设。一是抓好领导干部学法考法述法。自2004年始,坚持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领导干部集中学法,市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学习,14年未间断;实施千名领导干部讲千堂法治课工程,每年年终对20%左右的领导干部授课情况进行抽查;实施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法治大讲堂工程;每年组织全市1.2万余名科以上领导干部网上考法,开展领导干部年终述法活动,推动形成领导干部人人讲法、人人敬法、人人用法的良好风气。二是把法治建设成效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市委出台《关于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类考核的意见(试行)》,把领导干部依法履职情况纳入年度县区(单位)党政领导班子考核测评的重要内容;市法建办将领导班子成员违纪违法情况作为扣分项目纳入对县区和市直单位的年终法治建设考评细则之中,并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有关规定。三是紧密结合从严治党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支部三会一课等形式,组织全市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党章》、《条例》、《准则》等党内法规法纪,促进领导干部进一步强化法纪观念,带头遵纪守法。

(三)发挥改革成效,强力带动法治南昌建设。坚持以改革推动法治,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在先行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一批法治建设特色亮点。一是建立跨部门企业监管平台。在全国率先启动企业事中事后监管改革试点,研发南昌市企业事中事后监管警示系统,依托全市企业监管大数据中心,运用信息公示、联动监管、联合惩戒机制,推动形成信息化、法治化的监管体系。二是创新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开展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试点,轻微刑事案件的办理时间由原来的3个月缩短至1个月左右,呈现出服判率高、上诉率低的显著特征。三是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在总结部分村(社区)开展基层协商民主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关于在村(社区)全面推进基层协商的若干意见》和《村(社区)民主协商操作工作手册》,探索符合南昌市实际情况的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安排、工作程序和实践方式。四是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落实中央有关农民股份合作改革任务,全市12个县(区)均出台农民股份合作改革实施方案,部分村股改工作已全面完成,群众满意度达100%。五是建立四级河湖长制。在全省率先建立四级河湖长制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推进水环境治理制度化法治化进程。

(四)坚持问题导向,法治惠民推进法治南昌建设。紧紧围绕推动发展、服务民生这一主线,注重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创新推进各领域法治建设。一是以制度规范推动重大工作。2013年,南昌市被列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并推出了 “鄱湖明珠中国水都的城市发展战略。经过科学立法程序,先后出台了《南昌市城市排水管理办法》、《南昌市城市湖泊保护条例》等法规规章,2015年制定的《南昌市水资源条例》,成为我国出台的第一部水资源方面的地方法规。至此,形成了较完整的江湖水系保护制度,规范和推动了城市水资源合法利用和保护。二是将疑难问题纳入法治轨道。针对城市管理中的违章建筑和到时临时建筑侵占公众权益这一顽疾,201310月起,依法开展拆违拆临、建绿透绿专项行动,累计拆除违建临建点位479处,总面积17.9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2.31万平方米,还建道路1.34万平方米。在南昌地铁1号线规划出台后,面对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的征迁工作,南昌市严格规范程序,反复审核修改征迁方案59次,严格执行征迁法律程序,向社会公开补偿标准和办事程序,并成立政策宣讲团入户宣讲征收政策,确保房屋征收工作在法治轨道内运行,有效维护了群众权益。在破解医患纠纷这一难题的实践中,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综治牵头、部门联动、专业调解的第三方调解机制。自2011年底成立南昌地区医调中心以来,全市医患纠纷发生数同比逐年下降,南昌地区医疗机构工作秩序明显好转。三是将公众安全作为惠民基础。推进全面启动四级综治中心建设,在全省率先成立副县级的市级综治中心,全市12个县区(开发区、新区)、132个乡镇(街道、管理处)、1914个村(社区)共2059个综治中心全部建成并发挥作用。

【特点和效果】

法治南昌建设的系统推进、稳步实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南昌市连续多年取得五个未发生佳绩(未发生危害国家安全事件、影响政治稳定事件、暴力恐怖事件、在全国有影响的恶性刑事案件、重大群体性事件),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好转,公众安全感指数持续上升。全民普法的有力推进,着力解决法不责众无理取闹信访不信法等问题,在全社会构建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2013年南昌市被评为全国法治城市创建先进单位,在中国首份法治GDP评估报告中,南昌市的法治政府建设位列全国53个城市第四位,中西部城市第一位,2015年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16年,荣获全国六五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城市。

 

 

 

 

 

 

 

 

主办:邓州市司法局  系统维护:邓州市政务大数据中心

豫ICP备14015531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1138102000131  网站标识码:4113810005

地址:邓州市三贤路142号 邮编:474150 联系电话:0377-2287283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1/09 15: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