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闭幕 今年新增21处遗产地 
发布日期: 2017-07-13 来源: 邓州市文广新局

 

41届世界遗产大会闭幕 今年新增21处遗产地

 

作者:李思辉     来源:光明日报

 

北京时间7778,中国青海省可可西里、中国福建省鼓浪屿先后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已拥有52处世界遗产,成为名副其实的“世遗”大国。

一个国家拥有世界遗产的多寡,反映了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民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曾经贡献出的智慧的多少。数十年来,敦煌莫高窟、长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北京故宫等项目相继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浩浩汤汤的中国历史文化巨流的展现,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文明贡献的一种确认;这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财富,也是培育文化自信的源泉。可可西里和鼓浪屿申遗成功,让全体中国人都感受到了一种沉甸甸的喜悦。

看待好事、喜事,中国文化有一种“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的辩证态度。“喜”是欣慰、“惧”是敬畏,面对“世遗后时代”,我们同样要保有一种对遗产的敬畏感和对遗产保护的忧患感。可以看到,近些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过度开发世界遗产项目的现象,有的地方把世界遗产视为摇钱树和大金库,进行杀鸡取卵式的开发,以致一些项目“申遗”成功之时,就成了遗产遭殃之日。这些前车之鉴要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如果申遗成功反倒导致过度商业化甚至对文化遗产的破坏性消费,就等于完全异化了世界遗产名录设置的初衷。世界遗产评审最早可追溯到1960年。彼时,埃及政府打算修建阿斯旺大坝,可能会淹没尼罗河谷里的阿布辛贝神殿等珍贵古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此发起了“努比亚行动计划”,阿布辛贝神殿等古迹最终被仔细地分解、运到高地,再一块块地重新组装起来。这个由50多个国家集资完成的保护行动,开辟了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境界,推动了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协定的产生。可见,世界遗产的审批不仅仅是为了“派发荣誉”,申报和批准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对遗产保护的呼唤。

申遗是对祖先的传承,保护是对后代的承诺。目前,中国成为“世遗”大国,对应的责任其实也更大。无论是青海对可可西里的保护升级,还是福建对鼓浪屿“加大原汁原味保护力度和高水平展示力度”的规划,都体现了一种清醒自觉:对世界遗产,我们务须从拼数量、刷自豪感的原始阶段抽身而出,回归为人类守护宝贵文化财富的初衷,做守卫人类文明的倡导者、引领者。

申遗成功不是句号。直面“世界遗产多了之后”的种种现实拷问,找到一条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促进世界遗产融入人们日常生活、更好地为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的妥善路径,正是作为世界遗产大国的中国,需要为世界贡献的经验。

新华社波兰克拉科夫7月12日电(记者陈序 韩梅)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12日在波兰历史名城克拉科夫闭幕。本届大会共审议通过了21处新的世界遗产地,其中包括中国青海省可可西里和福建省鼓浪屿。

截至目前,世界遗产地总数达1073处,包括814处文化遗产、224处自然遗产以及35处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遍布世界167个国家。中国拥有世界遗产地52处。

此外,大会还讨论审查了已经列入名录、但由于武装冲突和自然灾害等不同原因遭到威胁的世界遗产。

大会主席、克拉科夫国际文化中心创始人亚采克·普赫拉在闭幕式上致辞说:“本次大会共通过了235项决议,这些决议是为了更好地落实《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的条款。我们带着对公约的尊重各尽所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希望能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地提供最佳的保护。”

本届世界遗产大会2日晚在克拉科夫开幕,为期11天。与会代表对如何保护世界遗产、团结所有力量保护历史文物以及关心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世界遗产大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例会,每年召开一次,首届大会1977年在法国巴黎举行。大会的主要职责是审核、批准新申报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并对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3/05 14: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