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庙晴岚》赏析——作者:曹红波 
发布日期: 2013-12-13 来源:

《禹庙晴岚》赏析

曹红波   河南邓州

 

       备受瞩目的邓州市古今八景诗词大赛,于金秋十月揭晓,在众多参赛诗词作品中,陈镇的作品七律《禹庙晴岚》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陈镇的《禹庙晴岚》是这样写的:“半落红尘半入云,人间天上两难分。庙前遗迹丹江水,雨后晴岚蝶梦纹。万里河山方俯仰,千秋岁月已缤纷。种花事业今何在,唯有明公德望殷。”一首七律重现禹庙晴岚,让千年古寺再溢醉人醇香。

 

       起句:红尘云间各半,天上人间难分,诗人将笔端触及的似乎是人间仙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14字中写景、抒情间叙事、写人,反映了陈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一半落入红尘是现实主义的描述方法,而另一半则是理想主义的描述方式,难道说谁人不是既在现实中生活又在理想中奋起吗?中国梦是不是半入云?有谁说不是?又有谁说是!没有梦想、幻想,岂不是没有目标吗?目标半入云既是理想主义的写照,又是浪漫主义的纪实,诗词是语言的结晶,此话一点儿都不假。至于说天上人间两难分,更反映作者对现实与理想两不分的理念,现实与理想两难分、两不分,这样融会现实,也更理想。现实中孕育着理想,理想中包含着现实,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更现实,现实附着这理想,以理想为前提条件,更理想。

       承句:禹庙,即禹王庙,现已废弃,无大的留痕,正因为无大的留痕,方为诗人留下了足够的描述和想象空间。有诗人曾记下:“几多胜景在晴岚,旧迹无僧亦绝烟,时下风光西边靓,一湖丹水碧如蓝。”而陈镇的庙前遗迹丹江水,雨后晴岚蝶梦纹。其表象意为庙前的遗迹不曾留痕,唯一的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丹江水,唯有留痕的是雨后晴空中呈现蝴蝶飞舞的纹脉。蝶梦纹岂不是诗人理想主义的思想脉络吗?承句,很恰如其分 的起到启承转合的作用,理想主义是有脉络痕迹的,用叙事中的蝶梦拟人化的抒情,看似在写景,其实在叙事,在述人,这个承句,承得有份量,有韵味,有余味,禹王庙前映入眼帘的“古色古香古雕梁”是在意境之中,而款款在眼前的、在耳畔的百彩百韵百音扬,则是现实的,哪么百业百福百事畅,不是更现实吗?

       垫句:作为铺垫转合的第三句:“万里河山方俯仰,千秋岁月已缤纷。”万里河山是作者的借用,实指万里江山,我们的江山事业,人民的江山事业,是在俯下身子大干,仰起头额看路,为了我们的江山事业,心意已决,扑下身子实干、苦干加科学之巧干,昂首挺胸,沿着“中国梦”奋力前行,不已是一个既现实又理想的实干家的必由之路吗?千秋岁月已缤纷、呈异彩,穿越时空,往事越千年;承载使命,不辱其重负,垫句垫得扎实有力,意境广阔。作者在此句上,是在叙事,江山俯仰,实则抒情。千秋岁月缤纷异彩,推敲起来,给人以在抒怀继壮志之感,让人浮想联翩。在结构上,垫句给人以期待,急于往下看,想知道下文如何。

       结句:种花事业今何在,唯有明公德望殷。种花事业意欲何指,不免让我想起刘禹锡的著名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全是刘郎去后栽。”他指的是被贬之后再次扶正进朝,看到满朝文武都是新面孔,非常感慨地叹道这都是刘郎去后新提起来的。套用在诗中,不是在暗指,寓意种花即做人、做事、做功,感叹到唯有,也只有明明白白、清清明明、公公正正,德高望重的笃实之人,诗人期盼这有德望的“明公”带领人民复兴事业,再现辉煌。作者是在歌颂党,歌颂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下的一大批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陈镇记沧桑,题句无愧才子笔;诗词流芬芳,倾身犹有儒雅风。思千年往事,忆禹庙晴岚,壮怀激越,邓州添佳话;揽八面和风,欣世人赞誉,阔胸昂扬,诗词传良音。生活、工作有写不尽的故事,取不绝的素材,说不完的由缘,正因为这些才给人以无限遐想,万般回味,直白给人以刚毅挺拔的启示,委婉给人以曲线美的享受,当我停下笔来,突发奇想地觉得,既然一百个剧作家写不出同样的哈姆雷特,那么,何必去苛求我们同样地去写同样的诗词作品呢?通过该诗,你会联想到:人要学会“该”说的要说,该哑的要哑,这是一种聪明;该干的要干,该退的要退,这是一种睿智;该显的要显,该藏的要藏,这是一种境界。透过该诗词,你会看到见与不见:人体是看得见的,而心迹是看不见的,成功是看得见的,艰辛是看不见的。陈镇用古典的事,古景的物,寓意现代思想。他做到了二者的完美结合,高雅与理想的尽意挥洒,深情与厚实的碰撞升华,情趣与绝尘的描述。《禹庙晴岚》确实是难得的佳作。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3/05 14:2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