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北上》读后感 
发布日期: 2014-11-26 来源:

《江水北上》读后感

萍夫

       由邓州市委书记史焕立主编的《江水北上》“南水北调邓州情”诗歌作品集,在南水北调通水之际出版发行了。她的出版不仅仅是一本单独反映一渠碧水向北流的诗歌咏唱,也不仅全是一本反映邓州文化积淀丰厚的产物,应该看到,她更是邓州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达到一定高度的产物,是诗家们反映一腔情怀表达心声的结晶,她更是一部史诗,一部鸿篇巨制的长篇史诗,她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使人耳目一新,可谓:聚首荣光永,举目诗意长。

       翻开诗集,映入眼帘的是南水北调人类历史上的这一伟大壮举,它是世界水利史上一部壮丽的中华史诗,更是足以载入史册的不朽长卷。人们大都有这么一个习惯,即看诗集先挑熟悉的人的作品看,我也不例外。关文艺同志的渠首情怀让我触目动心,老泪纵横,他是这样写的:“一库清水洗不净六载征尘,三山情怀装不下数十万好汉,挖渠人没得过一本‘荣誉证书’,伤亡者谁使过一分‘抚恤金钱’”。一字一板,一板一眼,字字含情,句句催泪,我哭我们曾经付出的代价,我哭我们曾经付出的牺牲,我为我们曾经的付出而动心,我为我们曾经的付出而流泪,只有两行老泪挂满腮,才让你默默无言而浮想联翩,我不仅为这样的历史而骄傲,更为有这样的壮举而自豪。看到关文艺同志写的诗,诗如其人,我仿佛看到了他,看到了他作为一个棉花技术员,当每年的7月15,8月15,9月15,3个月的15日正是大热天,而晌午头站在棉花田里,庄稼热气蒸,太阳晒,他却在观察棉花的挂花,怎样施肥怎样田间管理,进而推出棉花的座桃率,怎样使棉花伏前桃座底,伏桃缠腰,秋桃盖顶,三桃满贯。然几十年过去了,他人已退休,事若天涯,势无再来,可不曾想他竟用另一种方式再现在诗集上,能不让我思绪纷飞吗?再看看诗篇,能不叫我动心动情吗?真叫革命人永远年轻!

       史诗再展的还有诗人陈祖胜的长诗,如果说别人写诗是以人为前提,再现生活的话,那么,陈祖胜则是全面、全局,“宽领域、高层次、全方位”的展现。他的一个情难知,十二个因渠首,将我市南水北调付出的牺牲(牺牲分展形牺牲和隐形牺牲,分广义牺牲和狭义牺牲),十二个因渠首反映得淋漓尽致。为南水北调我们八年奋战渠首,“干群出乡关,轮番上前线;极限来挑战,不成誓不还。”付出的代价,做出的牺牲属外展形,而隐形呢,我们在搬起石头,垒砌长渠的同时,也同样砌起了思想的壁垒,其结果是被搬起的石头一部分修了长渠,一部分砸在了我们的脚上。陈祖胜用字字泪,声声血,诉说着我们的“阵痛”,而当今还在持续“发酵”,十二个因渠首,给我们诸多方面的提示、启示,怎么能不叫人掩面泪沾衣襟呢?我们哭我们受的地域之局限,悲我们的思维之局限,痛我们的眼界之局限,疼我们的被放大了的“二货煽”继续发酵之局限。我们的广义牺牲她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狭义的牺牲却人所共知。陈祖胜从宏大,全局的场面讲述,带有邓州全面、战略上的受损、受阻,使我们眼前一亮,人们经常念叨,而不得其解的东西,找到了答案,其悲、其壮、其念念不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可谓可歌、可贺、可叹、可鉴。

       十二个因渠首,点到了我们的实质,这不仅是诗的着力点,也是史的亮眼点,史诗的看点,世间一切事物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领导人丰富的联想力比我们的眼睛更明亮,比我们的思维更重要,邓州人八年奋战陶岔已成昨日辉煌,人们历经沧桑,足迹貌似全无。但陈祖胜凭借非凡的想象力,把诗点、视点、选题、选材,将“景”与“诗”的进程与“史”串联起来,将立意与选题并串起来,以“事”与“理”互为因果,互为前提,在“小”中透视其“大”,由“简”中见识其“繁”,视“点”为“线”,不仅再现了历史,还原了历史进程。我们无论是从观“史”,还是赏“诗”,无论是从写“意”,还是述“景”,无论是从写“实”,还是述“时”,乃至从“抒情”、从“史学”的角度出发,找到了“美学”的表现方式,并且间或带有“哲学”的意义,实属全新,全奇,“妙笔飞龙走笔端,奇思诗风在心间。若问史篇真面目,只因思维隔重山”。

       透过诗集,我们更多看到了许多轻松的东西,许多美好的事物。比如,本诗集的父子上阵,夫妻同征,父女互助,均可书、可贺、可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金子正,杨冬莲夫妇俩人。这应该是本集的最大亮眼点,因为他们是新时代版的“夫妻双双把家还”,不是吗?书上的人儿成双对,你推敲来呀,我串联唉,你填词来呀,我做饭。躲进小楼成一统,夫妻牵手兴趣添。

       我们常说,邓州文化底蕴丰厚,几千年的文明史等等,从金子正、杨冬莲夫妇俩身上,不是找到了最有力的佐证吗?什么样的作品最能打动人,即,深刻反映历史,反映时代,反映人民最关注、关心、关爱的作品,才最接地气。通贯全集,反映人民关注的热点最具才气、灵气,而大家们的参与互动也最具仙气。本集凝聚的一批才人,他们从不同视角,对南水北调的认识和思维方式均与众不同,且都阐述了一些独特、独到的见解,并见之于诗篇,他们把别人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把不可能实现的事变成了现实。用他们的人格魅力,打破了应有的思维模式,力求在南水北调史料凿凿的前提下,演绎迸发出了具思想性、文学性,诗言志的优秀作品,其意境之高,其思维之妙,其方法之得当,应继续保持和发扬。

       江水北上渠首流,

       诗人回眸先天忧。

       才思奇妙皆永世,

       葆兮荣光颂千秋。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3/05 14:2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