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关于邓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信息来源: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作者: 综合科      发布时间: 2016-11-19

关于邓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

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6年2月25日在邓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马文英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提升产业、夯实基础、改善生态、造福民生,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较好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353亿元、同比增长8.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15.4%,固定资产投资281亿元、同比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亿元、同比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14元、同比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11827元、同比增长9.8%,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3亿元、同比增长12.7%,各项贷款余额137亿元、同比增长14%。

    (一)投资拉动作用持续保持。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5个省A类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107%。15个B类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117%。圣新源服饰、科腾生物等一批项目实现投产,申港纺织特种纱、久友面粉等项目主体完工。争资融资再上新台阶。突出抓好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资金的争取,全年到位政策性项目资金50亿元。大力推进金融融资,设立3000万元工业发展基金,投资5000万元建立过桥资金池,全年发放工业企业贷款38亿元、同比增长25.8%,有效保障了项目建设。成功引进郑州银行、中信银行在我市设立支行,与省建行、中行、邮储银行、国开行战略合作持续推进。

(二)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95亿元、同比增长11.1%。园区项目发展迅猛。杏山大道、邓襄路、中州大道南延段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完工。产业孵化园新建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2家。骨干企业技改升级步伐加快,良机锻压、骏丰家具等项目技改升级进展顺利,完成投资10亿元。我市被命名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市”。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效益逐步提升。我市被确定为省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奶牛产业标准化建设示范市,再夺“红旗渠精神杯”。全年粮食总产25.3亿斤、同比增长11%。建设高标准粮田29.3万亩,土地整理、农综开发、新增千亿斤粮食等项目进展顺利。湍河张湾至东丁段治理、引丹灌区节水续建配套等工程顺利完工,用水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8个,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145家,其中省级以上示范社达到14家。流转土地75万亩,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持续推进。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建成奶牛规模养殖场46家,存栏奶牛1.5万头,日产鲜奶70吨。生猪、肉鸡、肉牛产业稳步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投资加快,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24亿元。邓国春秋园一期、花洲书院二期主体完工,编外雷锋团展览馆申报为3A级景区,成功举办第四届全国全地形车锦标赛。万里物流园、建材家居城、信息化产业园等项目扎实推进。新业态快速发展,全市电商企业达到600多家,营业额近5亿元。

(三)城乡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心城区建设步伐加快。湍北新区建设加快推进,完成投资10亿元,北京大道跨湍河大桥建成通车,8条道路及湍河风景带一期工程基本完工,三贤路跨湍河大桥、四馆一中心开工建设。城区新建、改建道路11条,铺设自来水管网12.7公里、污水管网25公里、燃气管网67公里。城市功能形象大幅提升。全面推进“六城联创”,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顺利通过全国双拥模范城验收。新建改建游园17个,公厕垃圾中转站30座,城区面貌日新月异。统筹城乡建设。乡级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9亿元,实施了道路新建改建、排水管道铺设、光亮、绿化等工程,小城镇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完成投资2.3亿元,美丽乡村建设风貌初显,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四)经济“三大引擎”持续发力。全面深化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推进,调整行政审批项目69项,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313项减少到244项、减少20%。全面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和基层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交通运输执法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扎实推进。强化开放招商。全年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69个,合同引资165.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470万美元。对口协作深入开展,全年争取协作资金4300万元。

促进创新发展。创新探索“互联网+”发展模式,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喜买网、群邀网、云书网等电商平台入住我市。

(五)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开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学校6所,开工建设民办学校2所,职业技术学院一期工程主体完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深化,市中医院新院建设主体基本完工,6个乡镇卫生院整体搬迁项目积极实施。新建成示范化卫生室98个。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000人,新建保障性住房764套,完成2500户农村危房改造,10290人实现脱贫,解决14.4万名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扎实推进,医保、社保和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新农合继续全覆盖。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惠民作用增强。2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全面达标,建成体育广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9个。生态建设取得新成就。创建省级生态乡镇3个,地表水出境达标率100%,市域空气质量持续优良。其它工作顺利开展。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和探索,逐步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生产环境安全良好。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加强“一村一警”、城乡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等,群众安全感大幅提升。

成绩值得肯定,问题和困难也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发展速度不快,大项目、大企业不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仍较突出,项目洽谈签约较多,但履约率、开工率低;城镇化率低,公共服务基础薄弱;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在当前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任务仍然艰巨。

二、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加快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进之年、攻坚之年、突破之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加快发展为主线,始终坚持上项目、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全力推进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地区副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提升邓州区域中心城市承载力、带动力、影响力、竞争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 %,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任务。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扩大投资,在增强发展后劲上谋求更大成效。充分发挥扩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开发促进大发展,确保较快发展速度。一是抓紧项目储备和开工。切实做好项目储备动态管理,加强与国、省衔接,持续完善“十三五”项目库,争取更多项目挤入国家、省盘子,实现重大项目建设的有序交替。加快推动郑万高铁、通用机场、邓州铁路物流基地、火车站改造、团结路下穿焦柳铁路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二是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实行重点项目领导分包责任制,完善重点项目建设绿色通道,认真做好要素保障工作,积极破解各类难题,通过集中攻坚,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见效。对羽凌资纺织、骏丰家具、久友面粉等项目,进行节点控制,倒排工期,确保上半年建成投产;对征途户外服装、圣新源服饰、沃尔福铸造等项目,做好协调,搞好服务,确保一季度集中开工;在谈项目要加快洽谈进度,确保尽快签约,早日落地。三是抓好要素保障和协调。统筹调度土地供应,盘活存量,搞好储备,满足发展需要。做大做优融资平台,实现多渠道融资和银行信贷支持。深入研究国家投资方向和专项建设基金支持方向,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重点在棚户区改造、重点水流域综合治理、重大民生基础设施等方面包装项目、向上争资,力争全年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55亿元以上。

(二)做强产业实体,在提升产业竞争力上谋求更大成效。加快构筑新兴市场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服务业主体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是更加注重产业集聚,推动工业提质增效。持续抓好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三大产业集群发展,力争全年实现规上产值300亿元。以民生为导向,稳定纺纱、发展织布,实现纺纱、面料、服装企业链式一体化发展。以绿色安全为引领,发展食用蛋白、冷链肉食等高端化食品,推动食品企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以发挥特色优势、实现局部突破为重点,推动汽车零部件和整车生产跨越发展。不断完善产业集聚区软硬件设施,完成产业集聚区与湍河办套合,全力推进产业集聚区晋星升级。开工建设丹江大道、平安大道南延段工程,完成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启动产业孵化园二期和纺织服装产业孵化园建设,建立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更好服务园区发展。二是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壮大现代服务业。积极开发精品旅游路线,着力打造文化游、乡村游等特色旅游品牌,启动杏山旅游景区建设,依托驰骋驾校和张沟水库,加快汽车文化产业发展,推进乡村特色旅游。加快商务中心区建设,完成商务中心区平安大道、东方大道、南阁路东段等道路建设,加快推进建材家具城、恒信德龙汽博中心、信息化产业园、明珠湖等重点项目建设,启动商务中心区村庄迁移工作。加快打造丹江口库区商贸物流中心,抓好邓州铁路物流基地、万里物流园等项目建设。稳定发展房地产业,把鼓励住房消费、加快消化库存作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发挥好住房对城镇化的牵动作用。加快互联网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聚合苏宁、淘宝等互联网平台,规划建设电子商务孵化园项目,推动电商企业加速入住,争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市。开拓老年人健康照护服务和社会化养老服务市场。积极发展信息服务、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等新型服务业。三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继续抓好千亿斤粮食、高标准粮田、百万亩土地整理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增高标准粮田25万亩。围绕6亿立方水综合利用,科学规划,加快刁南灌区和湍北灌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水作物种植、水产品养殖。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新型农业业态,规划建设10个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区,打造现代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品牌。树立大农业理念,以种养加一体、农林牧渔结合为重点,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集群,争创一批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培育畜牧养殖—沼气发电—抽水蓄能—农业灌溉循环发展模式,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优势。

(三)注重统筹协调,在加快城乡一体化上谋求更大成效。坚持从全局的高度来统筹谋划城乡发展,以“六城联创”为载体,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一是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步伐。加大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力度,加快三贤路跨湍河大桥、“四馆一中心”、范仲淹公学、湍河风景带、湍北社区等工程建设,开工建设体育中心、市民广场、妇幼保健院和党校迁建等项目。完成新华东路、人民东路等工程建设,升级改造人民中路、文化中路等路段。强化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7公里、燃气管网20公里。加快城市综合体建设,大力推进团结中路综合改造工程。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二是加快推进美丽村镇建设。大力支持穰东、构林、赵集三个国家级重点镇和汲滩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建设,积极推进林扒、张村、孟楼等重点镇建设,切实加强一般乡级集镇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完善,提升集镇辐射力、带动力。三是突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水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整体规划城区河湖水景水系,构建水生态文明体系。严把环评能评审批关,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落户。强化固废、噪声、养殖污染防治。重点抓好干线公路、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水源地及城区周边绿化建设,推进矿山复绿。加强园林绿化建设,新造林绿化5万亩,城市绿地覆盖率、绿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逐年提高。四是提升城镇管理水平。以“六城联创”统揽城乡管理,加快推进城镇生态环保、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生态市、省级旅游标准化试点市。加强城区交通秩序整治。

(四)突出改革创新,在增强发展活力上谋求更大成效。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创新驱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拓展融资渠道,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推出一批PPP示范项目。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创新,实施教育、文化、生态、环保等领域改革。持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公务用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二是强化创新驱动。全面落实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搭建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优质创新创业服务。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紧密科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和教学实践基地,共同组织承担各类科技项目。抓好科技成果推广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争创高新技术企业2家,争创省级以上品牌3个、省级以上研发中心1个。三是扩大招商成果。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三大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招商,提高招商引资服务水平,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确保全年新引进超亿元项目30个以上,引进市外资金130亿元以上。大力开展对口协作,进一步加强对接,搭建合作共赢平台,开展积极有效协作活动,实现多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

(五)改善民本民生,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上谋求更大成效。不断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全力抓好民生工程,让人民群众分享更多的发展成果,感受更多的公平正义,体验更多的和谐幸福。一是抓好扶贫脱贫工作。发挥驻村第一书记作用,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在政策资金和项目上向贫困村倾斜,实施公共基础设施大提质、“一村一品”产业大推进行动,确保年内48个贫困村“摘帽”,3万人脱贫。二是拓宽就业渠道。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健全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扎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强创业政策扶持,鼓励自主创业,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各类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城镇居民养老、医疗保险、新农保、新农合向法定人员全覆盖。不断完善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大病救助、救灾救济等社会救助体系。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推行货币化补贴安置,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四是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继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集中在集镇新建一批寄宿制中小学校,加快城区中小学改扩建步伐,持续缓解大班额问题。积极推进高等职业专科学校申报工作。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和群众文艺创作,抓好公益性文化活动和文化产业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重大疫病联防联控机制;全面落实二孩政策,保持合理生育水平。加快体育事业发展步伐,建设好全民健身中心。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安全生产工作,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平安邓州”。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积极推进妇女儿童、档案、史志、审计、老龄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各位代表,做好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抢抓机遇、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为建设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做出更大贡献!

主办:邓州市发改委  系统维护:邓州市政务大数据中心

豫ICP备14015531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1138102000131  网站标识码:4113810005

联系电话:0377-60909222 email:dzfgwbgs@163.com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3/26 09: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