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邓州市人民防空办公室网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栏目 首页 >> 人防文苑




对人防文化建设的构想和建议
发布时间: 2012-11-07       信息来源: 人民防空办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提出的、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历史性命题。要把这一宏伟任务落到实处,关键是要制定好各地区各领域的文化发展战略。人防文化是国防文化乃至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有自己的发展构想。

  弘扬以爱国主义和应对未来战争为核心内涵的人民防空国防文化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变动时期,影响国家安全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天下并不太平。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指出,尽管我们要争取和平,但对战争始终要保持警惕。然而,近年来国民的国防意识却有麻痹淡漠的趋向。国防意识是一种自觉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群体意识,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放眼世界大小强国,其国家与国民的国防意识从未有过丝毫淡化。我们在全力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忧患和应对未来战争的文化准备也绝不能缺失。

  人民防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国防战略准备,在以空中打击为主要作战样式的现代信息化战争中尤为如此。因此,人民防空文化建设,首先要以弘扬爱国主义和以应对未来战争为核心内涵的国防文化为己任。

  在人民防空领域传播国防文化,需要多视角多方位地开掘内涵。我认为,从二战中的重庆大轰炸到抗战中的西南联大,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的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民防空历史文化积淀;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从“战斧“、“爱国者”到“全球鹰”,从空袭、反空袭到网络战、太空战,现代国际形势、军事科技以及国防战略中生发出大量的新知识、新动态、新信息;从美国、俄罗斯到瑞士、以色列,世界民防也提供了许多足可借鉴的民众防护理念和方法;还有战争环境下应有的人文精神等等。这些都是人民防空国防文化的源泉,它们为我们认识未来战争和研究应对未来战争进而建立和丰富我们的国防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把这些与防空有关的历史的、科技的、人文的种种国防知识通俗准确地介绍给民众,使民众对战争一怀忧患、二不惧怕、三能知晓、四会应对,在人民防空领域增强国民的国防意识,是人民防空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这项工作需要各级军事机关会同国教办、人防办、军事院校等部门,更新已有教材,编写新的读物,以适用不同阶层民众的国防文化需要。

  构建以民众防灾备险为核心内涵的民防文化

  现代社会中各类灾祸多发频发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建设小康社会,小康安全应该是一个基本的指标;而实现小康安全又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战略》一书早就提出了“社会安全文化与小康安全”建设的问题。从广义文化来说,除了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之外,不可忽视的还有安全观念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公众安全文化应是21世纪公民的重要素质。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公众安全文化建设却是我们的一个“软肋”。

  从目前政府各部门的分工看,安监部门主管企业生产安全,民政部门主管社会救灾保障,应急办主管政府应急事务,公众安全教育虽然有,但要么零零星星,要么蜻蜒点水,还没有一个部门将其统筹起来、系统起来、规划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公众安全文化的“国家战略”或“地方规划”。从工作项目到培训场所,从教材到人才,从规划到措施,都需要大力建设。我们不能总是一味地感叹美国和日本国民的公众安全素质,也不能总是惯用抽象的标语口号取代扎实细致的教化工作,下大力气、下真功夫把安全文化具体化、实用化,让它深入广大社区渗透万千家庭,是摆在民防工作者面前迫切而又长期的艰巨任务。

  首先需要制订出一个好的5年或10年本地区“公众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在规划中确定若干工作项目,除“硬件”项目外,要特别注重“软”性项目,逐年扎实推进。

  公众安全文化(或称民众防灾预防文化)建设大有可为,关键在于我们要多做实事。从基层需求来看,这方面的读本、教材、指导手册、音像制品和宣教人才都十分缺乏;民防科普教育馆、研究和咨询机构、灾害体验和防灾训练场所、防灾历史遗迹等社会设施在很多地方还都是空白,适合各层次使用的防空防灾应急软件也颇显薄弱。一个能满足民众防灾应急需求的相关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民防部门应根据社区和家庭安全文化的实际需要,出策划、立项目,采用服务外包或购买服务方式,与相关专业机构合作,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供各种传播媒介。

  “社区防灾应急准备”和“家庭防灾应急准备”可以是民防文化建设的载体或叫做项目形式,它以社区和家庭为单位,集理念、体制、机制、物化准备和人的知识技能包括心理准备于一体,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公众安全文化建设项目。嘉兴民防协会正在研究和完善其项目内容。

  以理论和科研创新为引领,打造新时期人民防空文化发展的坚实基础

  随着信息化高科技武器装备的发展,现代战争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还将持续。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形态和农村形态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还有,随着《国防动员法》的出台,“军民融合”已确立为我们国家的国防发展方略。在这样的宏观形势下,传统的人民防空防护措施安排是否还完全适用?城市和民众防护将面临什么新问题,怎样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在理念上、技术措施上、战略规划上应有怎样的相应变化和调整,社会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当然更是人防工作者应该思考并作出回答的问题。

  说实话,我们的人防建设有点儿数十年一贯制“以不变应万变”的味道,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科技创新,这些“软实力”与人防“硬”建设的快速发展比起来,颇显滞后,使得基层工作很多时候会产生无助与无奈的感觉。在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的新时期,我们再不能等闲视之。

  人民防空理论与防护科技创新是人防文化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人防法规、体制、机制、规划和技术措施等均受它的制约。如果没有这一前提和基础,人民防空文化就没有根基和依据,就没有灵魂和统帅,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加强人民防空领域的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我认为,国家人防办首当其冲,责无旁贷。纲举才能目张,应当制订规划和政策,从宏观形势变化和建设实践中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向和重点项目,调动专业军事院所、全国人防系统以及相关企业和社会团体、民间人士等多方力量,运用讲座、论坛、课题项目、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上下结合、群专结合、产学研用结合,着力回答和解决建设实践中的诸多问题,使理论和科技跟上实践的步伐,发挥出应有的支撑和先导作用。

  以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主线,提升人民防空队伍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人民防空是一个较为“冷落”的部门。加入这支队伍的人士中,许多有着辉煌的过去,转入这个部门,难免会有“落差”再加上长期和平、少受重视和理论、法规的滞后,工作起来往往显得有些底气不足、精神不振。人防队伍迫切需要积极健康文化精神的滋养与提振。

  这种滋养与提振,主要来自于我们自身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所谓“文化自觉”,按照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说法,就是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

  作为人防工作者,其文化自觉首先来源于对本业社会价值的足够认知。纵观人类历史,战争与和平相互交替,没有永久的战争,也同样没有永久的和平。人民防空作为战时保护国家、城市和民众安全的战略准备,肩负着历史使命。近年来国防动员方略明确走“融合”式发展之路,更增添了防空防灾平战结合的新使命。家国平安是小康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人防工作是其中一块不可或缺的基石。

  作为人防工作者,其文化自觉还需要多元文化的滋养。文化自觉的最高境界是人的内在精神品质,人类所有真善美的文化元素都对文化自觉产生积极作用。比如说,九华山佛教中地藏王菩萨“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大愿精神,对于我们就颇有教益。如果我们不辱使命,通过认真而非敷衍、扎实而非虚浮的长期准备,危难时能够有效地保护城市与民众的安全,那是多么大的功德啊!

  作为人防工作团队,应当逐步形成能体现自身核心价值的人防文化精神,并将这种精神渗透到日常工作、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这个过程不能光靠少数人关起门来作精心提炼,而要通过学习和大讨论,吸引所有团队成员共同进行这一文化建设。嘉兴人防办把“忧患在心,民安为本,危临尽备,用我必能”作为自己的文化精神,用它来统一思想、提振精神、滋养情操,迈开了第一步。

  文化包罗万象,有时又有些抽象。怎样进行文化建设,往往一下子难以理清头绪。建议国家人防办或省级人防办在调研基础上,在成熟的条件下,能出台一个《人民防空文化建设纲要》或叫做《指导意见》,相应的下一级人防机构则研究编制出一个当地的切实可行的“人民防空文化建设五年规划”。其作用,一是通过构想和设计,把题破开,把问题搞清楚;二是对文化建设发挥系统的切实的指导作用。

  愿未来文化大繁荣的百花园中有人民防空一枝鲜艳而朴实的花朵盎然绽放。

   

版权所有:邓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主办单位:邓州市人防办 系统维护:邓州市政务大数据中心 电话:0377-62195333

备案号:豫ICP备05017944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1138102000131 网站标识码:4113810005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5/11 16: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