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首页 >> 魅力邓州 >> 三农 >> 科技兴农
市农技中心:小麦窄行精准匀播技术助农增收 
市政府办公室  2017-05-31【打印该页】

 小麦窄行精准匀播技术是我市农技中心潜心研究成功,并推广的小麦稳产高产实用技术,目前该技术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该播种模式2.5m左右为一播带,行距10-12cm,播种20-22行小麦,留30-40㎝空档,以利于通风透光,增加边行优势,方便农事操作。和常规播种模式(20㎝行距)相比,最大特点一是在亩播量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缩小行距,扩大株距”,使小麦种子在田间分布更加均匀,促使个体和群体健康协调发育;二是播量弹性增大,亩播量从20-35斤,均可培育壮苗,实现高产。播量适宜范围广,解决了小麦常规播种模式大播量难高产的实际问题。几年来我市已累计推广此技术近百万亩次,比一般大田亩增产15%—20%,亩增产75—100千克,累计增产小麦5867.8万千克,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2015年至2016年,我市示范该技术25万亩,单产586.5千克,比示范区外多点平均单产479.4千克增产107.1千克,增产22.3%,增加总产2677.5万千克。

在谈到该技术的创立背景,秦乃群说,从古到今,条播方式在小麦生产中长期使用,并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了固定思维。在优化小麦个体与群体关系时,只关注调整播种量的大小,而忽略了调整行距的宽窄和株距的大小,对于“小麦株距”这一概念很少提及。多年来,在提高小麦产量的探索中,人们往往只重视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和选用优良品种等常规栽培技术的引进和推广,而忽视了农机、农艺措施的创新改进对小麦生产的贡献。因而,如何使农艺农机融合,改进播种方式,提高小麦播种质量,进而提高产量,是亟待探索的问题。

当前,常规的播种方式是和小麦中、低产阶段相适应的,在这个阶段,土肥水条件较差,小麦长势弱、群体小,个体与群体的发展矛盾不突出。近年来,随着小麦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品种的不断更新,常规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小麦产量也在不断提高,我们发现原有的播种方式在小麦生产向高产、超高产转变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矛盾,要想亩产量达到或超过500公斤,小麦亩成穗数需达到40万以上才有较大把握。而常规播种模式,行距20--25cm,大田基本苗20万以上,小麦理论株距为1.3-1.6cm,此时就会出现个体在行内拥挤,行间宽松的现象,行内不利于个体的发育,行外浪费水肥气热,亩成穗数难突破40万,要想再创高产比较困难。因而,改进播种方式,探索更加适合小麦高产和超高产要求的新的农艺措施,已成为提高小麦产量的必然趋势和途径。(记者:许朝阳  刘磊)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主办:邓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系统维护:邓州市政务大数据中心(邓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联系电话:0377--62283198 email:dzsrmzfwz@126.com 网站地图
豫ICP备14015531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41138102000131 网站标识码:4113810005

邓州政府网

邓州政务微信

手机版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3/25 19:3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