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我初中毕业南下深圳打工,由于没技术、没文化,吃尽了苦头,也没挣到钱。我渐渐明白打工不是长久之计,只有学得一技之长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改变人生。”王雪很感慨。
王雪结婚后,随爱人到广东汕头,那里是内衣之乡,是全国各地高中低档文胸的加工生产和进出口基地。她从普通员工到车间主管,对文胸行业各个流程的操作和机器的维修有了深入接触。2009年7月,她和爱人租了3600平方米的车间开始创业。3年后,王雪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11年,一家人回邓州过春节,发现家里有很多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因为照顾小孩不能外出务工,王雪有了新的思考。“我当时就想,能够帮乡亲们一起致富该有多好!”王雪说。回到广东,王雪毅然举厂搬迁回到了家乡。
“回到家乡,我很感谢市、镇两级政府的支持,帮我协调厂房建设用地30亩,并协助办理了相关手续。”回忆起回乡初期,王雪的语气充满了感激。公司投产后,很快就吸纳200余人就业,其中90%是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
2014年,王雪再次扩大规模,先后在张村镇台湾村、文渠镇洪庙村、文渠镇孔楼村又扩建生产车间4个,新安排就业人员300多人,大部分是留守妇女,给周边村民带来很大的便利,使她们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就业。
如今,梦蝶儿内衣厂已发展建设生产车间9个、配料车间5个,年生产内衣700多万件,实现产值8000多万元。2015年被市妇联命名为“巧媳妇工程示范企业”,2016年被省妇联命名为“巧媳妇创业就业工程示范基地”。
企业发展了,周边的村民富了,王雪又有了新目标。“镇里经常开会说‘精准扶贫’,我就有了安排贫困户就业的想法,也得到了镇里的支持。”王雪说。
“由于该厂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镇里制定了一套精准扶贫机制,将“巧媳妇”工程和精准扶贫有机结合,采取‘总厂+加工厂+零星加工点’的模式,与贫困群众建立了紧密的联系。现在,梦蝶儿内衣在3个乡镇5个村建成扶贫加工厂5个,零星加工点60余家,扶贫效果充分彰显。” 文渠镇党委书记赵明辉说。
该镇岳洼村贫困户家的姐妹薛朝爽和薛双燕就是该厂帮扶贫困户的受益者。“开始我啥也不会,经过厂里培训,正式上班后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元。”姐姐薛朝爽笑着说。
至目前,梦蝶儿内衣厂安置周边600余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4户26人,月工资平均3000余元。达到了“帮扶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实现了公司盈利、地方发展、贫困户脱贫“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我们将在其他5个村的梦蝶儿扶贫车间,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根据贫困户不同的家庭情况,灵活安排他们上下班的时间,有特殊情况的贫困户可以领料回家加工,工厂提供电瓶车,最大限度的增加贫困户收入,助力他们稳定脱贫。”谈及未来,王雪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