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首页 >> 魅力邓州 >> 三农 >> 现代农业 >> 特色作物
特色种植走出富农之路——特色农业种植发展侧记 
市政府办公室  2018-11-30【打印该页】
分享到:

近年来,张楼乡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以农民增收为主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减少低端低效农产品种植,增加销路好、品质高、市场缺的优质农产品种植,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以特富农”之路。

11月13日,记者一行来到张楼乡,对该乡特色农业种植和产业发展情况进行采访。

小芦笋闯开大市场

在吕楼村芦笋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满目苍翠,长势茂盛的大片芦笋,它们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清新。

“我今年种5亩芦笋,亩产3000斤左右,每亩净利润就五六千元。”菜农王保党笑呵呵地说,“以前一年到头在外打工,辛苦不说,挣得也不多,如今,在自己家门口就能轻轻松松挣钱,还能照顾家里,两全其美。”

据了解,吕楼村2015年引进芦笋种植项目,种植芦笋150余亩,带动村里10余户农户参与种植,并逐步实现了采摘、储藏、销售于一体的经营模式。同时,为了更快地让吕楼的芦笋销售到全国各地,还成立专业合作社,对芦笋进行统一采收、包装,既拉长产业链,又为外地客商提供了优质产品,当地不少群众也因此鼓了钱袋子。

“芦笋种植需要科学管理,从种植到施肥再到采收,都可以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抛开村民日常田间管理的工资,光芦笋采收期,每个村民一天的收入也最低有70元左右。一年中,芦笋采收需要7个月,赶上采收旺季,每天有50人在这里做工,这笔收入不少吧。”吕楼村党支部书记刘全亮笑着对记者说。

火龙果敲开致富门

文营村的火龙果种植基地,占地15余亩,拥有22个火龙果种植大棚,是该乡的扶贫点和采摘基地。火龙果每年可以采摘五、六次,眼下,基地里的红心火龙果又到了成熟期,每天到这里采摘火龙果的人不少。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记者走进大棚,只见一个个火龙果像红灯笼一样挂满枝条,甚是喜人,工人们正在对果树进行剪枝、收果,整个大棚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去年就来了,栽苗、除草、剪枝啥都能干,轻轻松松一天能赚60元,我很满足。”正在给火龙果剪枝的周红秀笑得合不拢嘴。周红秀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像周红秀一样长期在这里工作的贫困户有5户,他们不仅能在家门口挣到钱,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火龙果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一年种植,20年收益,不仅可以卖果,而且还可以卖种苗。保守估算,每亩年纯收入不低于5万元,每棵30公分高的种苗售价6元,60公分高的售价10元,每亩地种植1000棵,每年种苗最低收入也不会低于1万元。本地村民种植,我不仅无偿提供技术服务,而且还会以最低价格提供种苗,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奔小康。”该火龙果基地负责人文卫国说。

“下一步,针对火龙果在我市的供需要求,我正准备扩大规模种植,争取得到各级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把这里真正变成融农业观光、休闲与采摘为一体的火龙果种植基地。”展望未来,文卫国信心满满。

大黄梨趟出幸福路

在孙渠村,记者走进市晚秋黄梨协会,该协会是一家集科研、管理、服务、销售于一体的专业技术合作组织,已在全市发展晚秋黄梨近7000亩,协会坚持以“三创一体”为载体,在科普上下功夫,在富农上下力气,走出了一条“协会+基地+农户”富农强农的特色产业种植发展新途径。

“目前,协会已发展会员735户,带动农户6108户,晚秋黄梨亩产1万多斤,每亩纯效益在8000元左右。”该协会负责人刘怀生告诉记者。

吴集村的董秀华,丈夫、儿子常年在外打工,自己一人在家种植晚秋黄梨,在她的精心管理下,1.3亩黄梨年收入1.7万元。“我一亩黄梨的经济收入,要超过种植其他农作物经济收入的20倍。”董秀华指着满树的黄梨,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如今,她在外务工的丈夫看到了种植晚秋黄梨的效益,主动辞工回来,和董秀华一同种植和管理晚秋黄梨。像董秀华这样靠黄梨致富的典型,在孙渠村晚秋黄梨基地已不在少数。

“特色农业种植,不仅打破了传统农业种植模式,改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实现了富民增收,而且为全乡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辐射带动效果明显。从目前看,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全乡贫困户都能按照预期时间顺利脱贫。”该乡党委书记崔继栋说。

文营村火龙果种植基地

(作者:孙东亚 )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主办:邓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系统维护:邓州市政务大数据中心(邓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联系电话:0377--62283198 email:dzsrmzfwz@126.com 网站地图
豫ICP备14015531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41138102000131 网站标识码:4113810005

邓州政府网

邓州政务微信

手机版

外部统计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6/30 17: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