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关于邓州市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邓州市政府信息中心  2014-05-13【打印该页】

关于邓州市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4221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熊成有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指导下,全市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扣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发展主线,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服务支持经济社会科学健康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财政目标任务。财政收支迈上新台阶,预算执行情况好于预期。

(一)财政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情况。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3017万元,为预算的108.7%,增长25%。其中,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6268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5.5%,增长25.8%。分项完成情况:全市地方税收收入完成66981万元,增长26.8%。其中,增值税地方级完成3936万元,增长14.8%;营业税完成26555万元,增长34.4%;企业所得税完成5164万元,增长24.2%;个人所得税完成2259万元,增长134.3%。全市非税收入完成26036万元,增长20.5%。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2%

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情况。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464646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8.8%,增长14.3%。其中,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426869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8.7%,增长13.9%。主要支出完成情况: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5462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5%,增长22.5%;教育支出完成106569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增长2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61945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增长9.7%;医疗卫生支出完成6587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6.1%,增长14.1%;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95053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增长24.5%

3、基金预算收支情况。全市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02365万元,为预算的446.7%,增长93.7%。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94751万元,增长106.6%。全市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69244万元,为预算的99.3%,增长42.6%

(二)财政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1、财政收支迈上新台阶。始终把财政收支管理作为财政工作的永恒主题常抓不懈,超额完成了全年财政收支预算。严格依法组织收入。坚持全方位税收征管服务,完善齐抓共管工作机制,确保收入目标责任制落到实处。坚持重点税源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充分挖掘增收潜力,确保最大限度地把经济发展成果反映到财政收入上来。坚持强化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及预算管理,全面推行非税收入缴管信息系统,确保非税收入缴库行为进一步规范。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量在直管县中排名第五,增速在直管县中排名第六;税收比重比上年提升1个百分点,在直管县中排名第四,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坚持精心研究财政政策,充分把握上级资金投入的政策措施和重点、方向,确保争取项目资金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部门协作配合,做实做优项目规划,确保项目申报的成功率。坚持工作督查考评机制,加强争取工作目标责任,确保争取到位资金规模、数量的最大化。全年争取到位上级各类财政资金突破40亿元,完成41.3亿元,增长24%加强财政支出保障。科学编制部门预算,严格预算约束,维护预算严肃性,临时追加预算较上年减少27%。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各预算部门基本完成“三公”经费比上年压缩10%目标。强化支出预算执行分析,认真细化支出责任目标,合理调度财政资金,财政支出的均衡性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上年增加5.8亿元,支出规模在直管县中排名第三。

2、民生保障实现新跨越。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集中财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全市用于财政民生支出37.38亿元,增长17%,高于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速2.7个百分点,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0.4%,比全省72.6%的平均水平高7.8个百分点。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圆满完成了国家确定的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目标。足额落实生均公用经费、“两免一补”等项教育资金,强化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政策、项目、资金,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支持新建农村校舍6.7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10所,改扩建城区学校5所,花洲小学、幼师扩建项目主体建设进展顺利,进一步改善城乡办学条件。足额兑现中职贫困学生和普通高中困难学生的免学费补助和助学金,促进中职、高中教育健康发展。支持社会保障与就业事业发展。强化社保基金征管和发放工作,城乡居民和机关事业养老金等七项基金征收到位10.71亿元、发放10.34亿元。继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提高补助标准,所有补助资金实行市财政统一管理、社会化发放,及时足额兑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抚恤对象抚恤金、义务兵优待金等项补助资金。规范落实就业政策,监督拨付使用就业资金和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资金,使城镇新增就业892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15400人。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市60岁以下参保率达92%60岁以上近20万人享受到养老金待遇。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均提高到人年均280元,扩大城镇居民医保覆盖面,建立基金透支风险预警机制,对定点机构实行控费机制,确保了基金安全和参合农民及城镇居民受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基本公共卫生经费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0元,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开展12类基本公共卫生专项服务。足额安排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补助资金。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工作超前完成。对符合条件的老村医实施生活补助。此外,落实政策、加大投入,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施计划生育财政补助、实施平安邓州建设,巩固提高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成果。同时,积极推进津补贴调整工作,2013101起,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人月均津补贴由1000元提高到1200元。

3、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取得新成效。坚持把支持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着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落实财政奖补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兑现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3.23亿元,争取产粮大县奖励资金7629万元、产油大县奖励资金2022万元,落实小麦“一喷三防”省补助资金及市财政专项资金1135万元。不断加大支农投入力度,为我市粮食总产实现“十一连增”提供有力支持。2009年以来,累计整合各类政策性涉农项目资金15亿元以上,建成了桑庄等6个乡镇总面积达52万亩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实现了投资效益最大化;2013年,争取落实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3295万元,支持实施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种粮大户试点、“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产业化经营中央财政贷款贴息等四个建设项目;争取落实资金4.19亿元,支持实施现代农业项目、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项目和南水北调源头及沿线土地整理项目,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落实资金5709万元,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农村危房改造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落实资金4760万元,解决农村9.5万群众和2万名师生安全饮水问题;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及库区基金5577万元,改善特定群体的生活条件;落实扶贫开发资金1123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雨露计划、扶贫到户小额贷款财政贴息等项目,实现1.4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加快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转型,实施项目79个,财政奖补资金3208万元;落实村级经费3498万元,足额保障了村干部工资报酬,适当提高了村级办公经费。此外,落实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753万元和畜牧良种补贴政策,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积极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和定向费用补贴政策,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4、支持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坚持把支持经济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第一要务,不断夯实财政增长基础。加大新型城镇化建设投入力度,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在资金上全力支持实施城市“十大工程”建设,落实城建资金21.8亿元,是财政投资城建力度最大的一年。为湍北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市区道路升级改造工程顺利竣工等城市建设项目及时提供了资金保障。政府投融资平台功能进一步强化,入股农联社化解不良贷款3.25亿元,资产规模不断壮大;向国开行申报我市团结中路棚户区改造项目贷款8亿元,已进入省住建厅2014年建设目录。加大新型工业化发展服务力度,培育壮大财政税源。实施“营改增”改革试点,从81起在我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共计87户企业开展的“营改增”试点开局良好,企业税负明显减轻。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共为5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办理增值税退税4097万元,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积极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共促成10家地方金融机构为我市66家企业贷款20.7亿元,增长11%。市担保公司为1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担保1200万元。争取落实到位九项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768.6万元,市财政安排落实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90.9万元,支持其专业化、集约化、集聚化发展。着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筹措落实资金2.6亿元,支持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启动标准化厂房建设,落实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财税奖励政策,安排专项资金,服务市招商引资工作,使更多引资项目进入产业集聚区发展,园区承载能力持续提升。加大支持扩大投资、消费需求力度,发挥投资消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做好以前年度中央基本建设项目资金后续管理工作,全年完成中央基本建设项目结余投资2.29亿元,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做好摩托车下乡财政补贴清算和家电下乡政策执行情况自查工作,我市累计补贴摩托车下乡产品近2.2万辆,兑付补贴资金1376万元;累计补贴家电产品27万件,兑付补贴资金7063万元,拉动了农村消费增长。

5、财政管理改革迈出新步伐。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财政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稳步推进各项改革,着力强化管理监督,不断提升财政管理绩效。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11月份率先在南阳市启动乡镇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改革,使市乡两级346个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范围,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全面启动市级预算单位公务卡制度改革,建立《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提高公务支出的透明度。深化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合理确定公用经费供给标准,努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强化“三公经费”重点监控机制,完善规范预算编报程序,着力改变乡镇预算编制粗放现状,使部门预算编制进一步规范,为预算执行奠定了良好基础。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和投资评审工作机制。强化服务理念,突出服务重点,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增强资金使用效益。全年实现政府采购金额5.99亿元,资金节约率为10%;评审项目资金40.43亿元,审减率达到18.8%持续推进财政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积极推动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稳步推进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建设,加强非税收入征管系统推广应用,努力完善市乡财政管理信息系统,财政“两基”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建立完善“一卡通”信息,打造居民基础信息网络平台,财政惠民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取得重大进步;持续加强财政收支预算管理、财政资金内部管理、会计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农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等,各项财政业务进一步规范有序。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开展了财政收支、财政专项资金、会计信息质量、产业集聚区“三税”和非税收入稽查,及时纠正和查处了一批违规违纪问题,促进了财政资金规范使用和财政收入依法征管。

(三)财政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财政发展质量和效益仍不够高。长期制约我市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较低,经济发展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和大个项目带动;税收中来自工业的部分只占11.6%,工业对财政经济的支撑能力不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短板”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由于经济结构不优、经济发展质量不高,使财政长期持续稳定发展面临较大压力。二是财政保障水平与支出刚性增长矛盾突出。尽管近几年全市财政实力明显增强,但自身收入高速增长、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大幅度增加可能性小,使人均收支水平仍处于全省落后位置,人均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支出水平低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财政保障能力与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需求相比,都存在着较大差距。三是财政管理监督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预算管理制度的完整性、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财政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一些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控机制不健全,财经纪律松弛,骗取套取财政资金现象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4年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仍然是今年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面临的严峻形势。财政收入方面,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完工,一次性大额收入不复存在。中低速增长常态化趋势已经明朗,推进税制改革、实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继续清理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都将减少一部分收入。财政支出方面,支持全面深化改革和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都需要增加投入,建设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更需要财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财政支出压力较大。在正视困难的同时,更应看到财政工作面临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放在了第一位,意味着中央必将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政策、资金、项目的倾斜;中央第一次专门召开城镇化工作会议,必将为我们快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在破解资金、土地制约因素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上级继续加大民生事业的投入;继续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都有助于我们争取更多上级支持,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省直管的全面实施,为我市获得了政策直通、权限直达等政策红利,向上申报与争取项目资金更加直接便利,将使更多资源、资金流向邓州。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制定的“紧紧围绕建设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目标,把握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总基调,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中心城区、粮食核心区、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建设,走好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之路,努力打造‘四个邓州’”的战略部署,必将增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将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打下基础。

(一)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及基本要求

今年全市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级经济工作会议和财政工作会议、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抢抓直管机遇,紧紧围绕建设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目标,坚持稳中有进、改革创新,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动相关领域改革,发挥财税改革在整体改革中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财政存量,用好财政增量,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严肃财政纪律,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2014年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是,积极稳妥、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精细透明、依法理财、注重绩效。在收入预算编制上,要坚持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和税收政策调整相结合,从政策导向中科学判断预测收入形势;与我市经济发展形势相结合,认真分析收入增减因素,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合理安排收入计划,努力把经济发展成果足额反映到财政收入上来;与上级优化收入结构的要求相结合,继续提高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不断提高收入质量。在支出预算编制上,足额安排人员工资福利性等民生事项支出,确保运转支出需要,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努力保证项目配套资金;教育、农业和科技支出努力按法定要求增长;树立过紧日子思想,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严格控制三公等一般性财政支出,办公经费在目前既定标准的基础上压缩10%,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统筹安排公共财政预算财力、政府非税收入、转移支付等各类财政资金,科学配置财政资源,集中财力办大事。

(二)全市公共财政收支安排意见

提请本次人代会审议的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是: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计划安排106960万元,较上年完成数增长15%。包括:增值税25%部分5240万元,增长33.1%;所得税40%部分8105万元,增长9.2%;地方工商税收40915万元,增长15.5%;烟叶税1500万元;契税、耕地占用税21750万元,增长20.5%;非税收入29450万元,增长13.1%

根据现行省市财政体制算账,我市公共财政预算总财力为349288万元。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安排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计划349288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7.3%

(三)市本级预算安排意见

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计划安排79387万元,较上年完成数增长19.8%。包括:增值税25%部分3590万元,增长34%;所得税40%部分6590万元,增长10.1%;地方工商税收27387万元,增长20%;契税、耕地占用税16260万元,增长21%;非税收入25560万元,增长19.8%

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计划安排316200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6.4%,同口径增长10.6%。初步分配意见是:一般公共服务19995万元,同口径增长11.8%;国防195万元,同口径增长12.5%;公共安全16335万元,同口径增长12%;教育89980万元,同口径增长11.3%;科学技术1177万元,同口径增长10.2%;文化体育与传媒2292万元,同口径增长12.9%;社会保障和就业47448万元,同口径增长10.7%;医疗卫生68557万元,同口径增长10.4%;节能环保2140万元,同口径增长15.5%;城乡社区事务19642万元,同口径增长11.6%;农林水事务31959万元,同口径增长12.1%;交通运输5701万元,同口径增长21.2%;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611万元,同口径增长11.4%;商业服务业等事务615万元,同口径增长25.5%;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3120万元,同口径增长12.3%;住房保障支出350万元,同口径增长16.7%;粮油物资管理事务154万元;其他支出5930万元,同口径增长12%

3、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市本级可支配财力总规模为316200万元。据此,安排市本级支出计划316200万元,达到收支平衡。

4、市本级基金预算情况:市本级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59345万元。包括:土地出让和开发收入58545万元,地方教育附加收入45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150万元,以上收入全部安排相应支出。再加上年结转资金1216万元。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60561万元,主要用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产生的征地和拆迁补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廉租住房建设和其他项目支出。

三、2014年财政工作重点

全市财政部门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的决策部署,遵循调中求进、变中取胜、转中促好、改中激活的工作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找准财政着力点,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发挥好职能作用。逐步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建立更加紧密联系,强化政府投融资工作平台,以一定比例国有资产融资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在投入对象、环节和运作机制等方面推进政策创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民间资本增加投入。积极探索运用公私合作模式,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积极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税政策。运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争取省财政安排的新型城镇化转移支付,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实施“一基本两牵动”,把符合条件的进城农民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把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畴,切实降低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机会成本,增强农民进城意愿。支持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多渠道筹措资金,继续支持湍北新区启动区内道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继续支持城市道路新建与升级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支持一般乡级集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快中心城区和美丽乡村建设。

(二)着力支持新型工业化建设,不断提升财政经济支撑力。工业经济是财政经济的命脉。通过强力支持实施“工业提速工程”,切实提高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为我市财政可持续发展、快速发展打牢根基。优化工业发展政策、资金环境。完善财政扶持政策体系,争取落实以省先进制造业专项引导资金为重点的扶持企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发挥政策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作用,强化融资担保功能,逐步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实施县域小微企业融资扶持工程,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继续清理规范收费基金项目,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支持实施主导产业壮大工程。创新财政支持产业升级方式,支持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壮大,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同时,支持技术装备先进、集群化特征明显的高成长性制造业发展,加快先进制造业大市建设步伐;健全企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加大科技投入,支持战略新型产业培育。支持实施产业集聚区提质工程。积极筹措落实资金,服务好路网建设和电力、通讯、供排水管网配套建设以及绿化亮化等工程,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集聚区承载能力。健全企业服务长效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优化投资的财税政策环境,确保产业集聚区企业顺利发展。支持实施骨干企业扶强工程。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年培育20家年产值超10亿元、年税收超3000万元企业目标,主动提供政策、资金支持。支持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加大政策性项目争取力度,确保全年引进政策性项目资金达到40亿元以上,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安排专项经费,落实财税政策,大力支持全市招商引资工作。

(三)着力支持服务业特别是高成长性服务业发展,不断加快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引导作用,着力促进我市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认真落实“营改增”改革扩围政策。“营改增”改革对于减轻服务业税收负担、促进服务业专业化发展、吸引更多资源特别是民间资本向服务业聚集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充分把握这一重大政策机遇,扎实推进“营改增”改革扩围工作,加强改革效应评估,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改革平稳有序实施,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税制环境,引导更多民间资本投入服务业发展。加大重大服务业项目支持力度。大力支持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信息服务业、做强文化旅游业,切实加快发展高成长性服务业;大力支持以加快商务中心区建设、统筹区域商业中心发展、加快市场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大力支持房地产业规范发展,切实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支持对实体经济发展有重要支撑作用的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教育培训、商业服务等产业发展,大力支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服务、养老及家庭服务等产业发展,切实壮大新兴服务业。完善落实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对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进行逐行业梳理,坚决打破有碍于行业发展特别是影响社会资本进入的“玻璃门”,并对市外社会资本投资教育、卫生、养老等服务业项目给予奖励,切实优化发展环境。完善落实促进养老、健康、信息、文化等服务消费发展的财税政策,进一步调动居民消费积极性。

(四)着力支持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财政支农水平。紧紧围绕稳粮、提效、转型的目标,加大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强力实施“农业提效工程”,集中财力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落实好对种粮农民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项政策和资金,提高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对我市“三农”的投入和扶持,进一步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优化支农支出结构,重点支持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百万亩土地整理、农综开发、小农水、新增千亿斤粮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引丹灌区节水改造等项目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巩固粮食核心主产区地位。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支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促进承包地有序流转的财政政策,推进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推动支农项目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赋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和实施财政支农项目主体地位。抓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不断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落实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费用补助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确保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目标。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推动村庄绿化美化亮化。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着力推进农村公益事业、农村集体产权、农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机制四项制度创新。

(五)着力健全财政投入体制机制,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树立花钱买制度而不是简单花钱买稳定的理念,把加大投入与完善制度有机结合,增强民生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高。区分教育的公共性层次,完善落实针对不同教育类型的财政支持政策。着力推动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计划,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足额落实。继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支持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加大职教攻坚二期工程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力度,支持完成市职教中心主体工程建设。支持新建民办学校,落实民办教育政策,提升民办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支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足额落实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研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间的衔接办法。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政府、单位、个人合理分担的可持续筹资机制,在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筹资标准的过程中,逐步增加个人缴费比例。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加大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资金中用于购买大病保险的比例。支持完成中医院新院建设项目,支持启动市妇幼保健院和5个乡镇卫生院整体迁建项目。同时,要落实住房保障政策,支持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支持实施“蓝天工程”,加快生态环境保护。

(六)着力落实财税体制改革任务,坚定支持全面深化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部署,今年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落实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工作。深入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细化政府预决算公开内容,预决算全部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转移支付预算公开到具体项目。加大部门预决算公开力度,扩大公开范围,除涉密部门外,所有使用财政拨款的部门均应公开本部门预决算。细化部门预决算公开内容,除按项级科目公开外,要逐步将部门预算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研究将部门决算按经济分类公开。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细化公开内容,所有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同时,要全面清理规范财税优惠政策。落实好税收制度改革工作。加快营改增改革步伐,铁路运输和邮政业营改增试点已从l1日起正式启动。力争41日起实施电信业营改增试点。要提前研究生活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等行业营改增试点方案。认真做好进一步扩大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税优惠政策范围的实施工作。落实好财政体制改革任务。鉴于上级正在对中央和地方、地方各级政府之间事权和支出责任进行重新划分,我们要积极向财政厅提出政策建议,努力争取对我市有利的划分方案。支持全面深化改革。根据上级财政部门要求,要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要积极协同推进国有企业、养老、医药卫生、教育、科技、住房等相关领域的改革。同时,对我市确定的完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快破产企业改制、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商贸流通系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统筹城镇化综合改革等项经济发展领域改革要大力支持、积极配合。

(七)着力加强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切实提高财政管理绩效。全面加强管理基础工作,健全制度和标准体系,优化业务流程,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盘活财政存量、用好财政增量一是把争取一般性转移支付放在首位。今年省财政将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我们要把握这一重大机遇,精心研究财政政策,做细做实基础工作,加大汇报协调力度,力争分配我市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最大化。二是要在做好预算执行工作的基础上,加强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建立定期清理机制,腾出资金用于保障改善民生。三是要认真落实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建立厉行节约的长效机制。提升财政科学规范化管理水平。要依法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坚持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过头费”,坚决防止各种形式的虚收空转,切实提高收入质量。要深入推进依法理财,重点抓好《河南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的宣传和贯彻实施。要继续推动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进一步完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加快资产配置管理制度和配置标准体系建设,开展事业单位及所办企业国有产权登记工作。要进一步完善财政投资评审和政府采购制度,强化服务项目支出预算管理职能作用。要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控债务风险。提升财政信息化管理能力。围绕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优化财政业务流程,完善应用支撑平台,分阶段重构整合核心业务系统和专项业务管理系统,逐步建立涵盖全部业务流程的完整生产系统。强化财政监督和绩效管理功能。推动财政监督工作转型,强化专职监督机构的监督职能,加快嵌入业务流程的财政支出监督机制建设,提升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和控制能力,加强监督成果运用。着力推进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特别是专项资金和项目的绩效管理,将绩效目标管理和评价试点范围扩大到各层级预算单位。

(八)着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以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严肃纪律的新成效促进财政改革发展。我们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推动建立健全反对“四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遵守财政纪律的长效机制,为财政改革发展奠定基础。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更加强化问题导向,从解决具体问题抓起改起;要更加注重严格要求,坚持标准,确保质量。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健全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并持之以恒地执行好、落实好。切实加强制度建设。要以贯彻落实中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为重点,深入推进制度建设。一是加快健全公务支出管理制度体系。结合贯彻落实条例,进一步梳理现行规章制度,对与条例规定不相适应的,要及时予以修订或制定,形成相对完备、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公务支出财政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二是加快建立科学合理、完整规范、符合实际的公务支出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公务支出标准调整机制。三是加快建设公务支出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相关信息的有效集成,促进公务支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四是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与落实,加强宣传培训,正确引导舆论,严格预算控制,强化监督问责,切实提高制度执行的刚性。切实重振财政纲纪。要用改革的办法,对扰乱财政秩序、违反财政纪律的现象进行整顿,在整顿的基础上加快改革。针对民生资金领域约束机制弱、碎片化等问题,要积极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切实做到真合、真改。要抓紧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提高政策信息的透明度,优化工作流程,加强内部控制,最大限度压缩自由裁量权。要严格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对于违反条例的行为,一定要严惩不贷,勿谓言之不预。要加强对干部职工的财政纪律教育,增加干部对财政纪律的敬畏心和遵从度,切实扭转秩序混乱、纪律约束不强的状况,形成秩序井然、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加强财政廉政风险防控,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规范财政权力运行。

各位代表,面对2014年复杂艰巨的工作任务,我们将继续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握机遇,深化改革,加压增责,务实发展,积极作为,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为建设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作出新贡献。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主办:邓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系统维护:邓州市政务大数据中心(邓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联系电话:0377--62283198 email:dzsrmzfwz@126.com 网站地图
豫ICP备14015531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41138102000131 网站标识码:4113810005

邓州政府网

邓州政务微信

手机版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3/25 19: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