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59所,学生近25万人。202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推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抓手,坚持走内涵式提升、高质量发展之路,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邓州教育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工作目标。邓州市先后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示范区、河南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区等多项荣誉。
强化组织领导,确保教育优先发展。2020年,我市顺利通过了基本均衡省级评估和国家认定。2021年以来,邓州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工作,与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组织召开专项工作推进会、部门协调会,并与相关职能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成立以市长为组长,人大主任、分管教育副市长为副组长,教育、财政、公安、发改等多个部门组成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考评机制,明确各级职责,将工作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坚持政府主导原则,采取上级项目支持、市乡财政统筹、社会资金投入等方式,不断增加义务教育经费等资金投入,足额安排教育费附加预算金额,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夯实基础保障,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为推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2023年全市投入资金3.6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40余所,增加学位1.5万个;根据省委“两集中”工作部署,规划资金近8亿元,新建、改扩建乡镇寄宿制学校16所,占全省建设任务的十分之一。计划投资5亿元,提升全市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强有力保障。
实施“三大工程”,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一是帮扶助学工程。扎实落实各项资助政策,2023年,共发放资助资金0.57亿元,惠及学生近5.78万人次,共为1.3703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贷款金额1.586252亿元。二是关爱助学工程。完善随迁子女就学机制,依法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强化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责任,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稳定在95%以上。确保控辍保学工作常态化,推动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动态清零”逐步转向“常态化清零”。三是支教提升工程。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实现以强带弱,优化资源配置。2023年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人数达1203人。从城区、乡镇中小学选派102名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交流。加强全市“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实施校长、中层干部竞聘,教师跨校竞聘,至目前,全市共有义务教育阶段11914名中小学教师参加竞聘。
狠抓队伍管理,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一是建立教师补进机制。采用到高校引进、全科教师计划等方式,补进教师513人,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二是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将3586个中小学教师编制分配到各乡校,解决了严重缺编的问题。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高于本地公务员。三是推行在岗全员培训。投入教师培训专项资金898万元,培训受益教师9154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
规范学校管理,促进办学水平提升。一是加强学校管理。持续把“双减”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明确规定各个学段作业时长,形成监督、制约机制,组织开展专项培训4场,1300余人参加。建立课改基地,打造课改特色学科。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为已审批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办理“营转非”手续。推进集团化办学,邓州市花洲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被评为“首批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集团”。二是加强教学管理。按照《河南省中小学管理规范》要求,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足开齐各学段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视体音美劳教育,创新德育教育,全方位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三是加强安全管理。为289所学校安装隐形防护网约18万平方米、硬质防护栏约3万平方米。全市639所中小学、幼儿园校园视频监控全部联网“雪亮工程”。落实各项安全举措,全市158所重点学校,投入近70万元高标准建设微型消防站。深入开展预防校园欺凌工作,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常态化实施校园周边环境集中联合整治,排查整改、消除各类安全隐患142个。
在下一步工作中,邓州市将坚定不移走“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政府保障、提升教育质量”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之路,以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在南阳建设全省教育发展中心的进程中“当先锋、走在前、挑大梁”,绘就邓州教育内涵式提升高质量发展的绚丽篇章。
邓州市教体局
2024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