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 
邓州市政府信息中心  2011-12-31【打印该页】

——2005年1月20日在邓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刘树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3年,市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以“三抓”为动力,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大力弘扬新时期“邓州精神”,积极实施“工业立市、开放带动、人才兴邓”三大战略,努力推进工业经济、城镇建设、特色农业、商贸流通、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态势,较好完成了十二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6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5.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27亿元,同比增长29%;全社会固定财产投资完成14.5亿元,同比增长36.8%;农民人均收入2688元,同比增长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38元,同比增长14%;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4亿元,同比增长23%。全市呈现出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的良好局面。

农业生产形势大好,优势产业更加壮大。由于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农村经济活力大增、农业生产实现突破、百万农民舒心开怀。全年粮食总产69.4万吨,同比增长20%;小麦单产351公斤,同比增长12.3%,均创下历史最高水平。粮食生产跨入全省10强、全国200强。农民人均纯收入2688元,净增468元,实现了多年未有的大幅度增长。以“杨树经济”为重点,大力培育林牧烟棉四大优势产业。新发展速生杨10万亩,总面积扩大到27万亩,新发展杨树加工企业40家,总数达到97家,林板一体化逐步形成,杨树产业已经成为我市发展潜力巨大,成长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实现畜牧产值22.5亿元,同比增长13.6%,新发展畜牧养殖专业户1200户。棉花、烟叶分别达到49万亩、5.3万亩,新发展彩棉500亩。农建工作第七次夺得省“红旗渠精神杯”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企业群体发展迅速。强力推进工业立市战略,切实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在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煤电油运十分紧张的形势下,坚持紧中求活、活中求进,努力扩充工业总量,改善运行质量,工业经济速度效益同步提高。全年限额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4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利润9000万元,同比增长23%;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48%,同比提高24.2个百分点。金星啤酒、正兴棉纺、穰东纸业、永泰棉纺、电业等骨干企业产销两旺,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起到了强有力的拉动作用。工业总量增速加快,全市各类工业企业达到1192家,净增267家,其中,限额以下企业净增252家;限额以上企业净增15家;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企业达到40多家。以农副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产品制造业为主导的中小企业群体迅速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七里店、燕店、孟楼、穰东等一批工业小区,特色板块经济初步形成,小规模、大群体效应逐渐凸显。

招商引资步伐加快,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叫响“项目政府”口号,强化项目支撑观念,扎扎实实开展“项目建设加速年”活动,千方百计跑项目、引资金、招客商。全年引进项目248个,实际到位资金5.16亿元。其中,招商引资项目209个,政策性项目39个;建成项目145个,在建项目103个。投资2700万元的西城永泰棉纺三期工程、投资1000万元的孟楼天柱纺纱项目、投资600万元的高集万吨高档文化用纸项目等均已建成投产。投资7000万元的雪阳彩棉、投资4000万元的天冠邓州白酒分厂、投资600万元的绿缘鞋厂等项目正加紧施工。投资3.68亿元的穰东纸业公司合作项目已破土动工。投资1.68亿元的2×1.2万千瓦生物能电厂等项目近期可望开工。

城镇建管力度加大,城市亮点初步显现。高起点规划,先后聘请国内知名规划专家重新修订了城市总体规划,完成了40余项详规。高标准建设,全年投入5000多万元,对内外城河实施引水、疏浚、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对新华路示范街实施景观街改造工程,“一河一街”景观凸显,尤其是沿河建筑拆迁,规模之大,范围之广,行动之快,效果之好,为邓州近20年来少有。引水入城工程基本实现,圆了全市群众多年来的梦想。花洲书院修复基本完工,城市文化品位进一步提高。建成了湍河一级橡胶坝,启动了人民公园建设,顺利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城建6件大事。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完成投资9200万元,集镇面貌明显改观,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高效能管理,集中整治脏乱差,城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商贸流通繁荣活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27亿元,同比增长29%,增速为近十年来最快的一年。财政支出5.6亿元,同比增长24%,财政支付能力明显提高,教育、支农、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新增工资支出3500万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8.6亿元,净增6.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2亿元,净增2.2亿元。加大市场建设力度,繁荣城乡商贸流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3亿元,同比增长15%,引进了一批高档次超市、连锁店,建成了家居大市场、建材大世界等一批档次高、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专业市场。成功举办了河南省农机产品展销演示会,不仅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而且以此为带动,农机大市场将建成豫西南区域性农机交易中心。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发展活力得到增强。全面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认真落实直补和降点政策,两项合计,农民人均增收61.4元,极大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积极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整合优化教师队伍,在全市14362名教职工中择优聘任了12449人,优化了结构,增强了教职工的工作责任心。扎实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参保人数达到6070人,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完成了人员分流任务,增强了粮食流通企业的活力和生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适时调整完善了市乡财政体制,充分调动了市乡理财积极性。搞好产权交易改革,盘活国有破产企业土地、城市建设用地,以及农村建房用地。改革的扎实推进,有效化解了大量的社会体制性矛盾,为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全市大局保持稳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26亿元,改建和在建干线公路、乡村公路369公里;电力设施建设投资4300万元,完成了高集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工程和张村110千伏变电站配套工程等;广电、邮政、通讯业总投资7300万元,有效改善了公共服务质量,拉动了经济增长。全面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做法和经验被国家村务公开协调小组转发。计划生育目标运行良好,有望保持省先进位次。“空心村”治理初见成效,全年净增耕地3500亩。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观。文化事业不断繁荣,群众体育蓬勃开展。“百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得到卫生部、省、南阳市充分肯定,城乡群众卫生医疗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百千万工程”扎实开展,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明显增强。认真落实“低保”和“两个确保”政策,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深入开展“严打”斗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公安机关班子建设经验被公安部在全国推广,公安系统在全省首家实现当年命案侦破率100%,受到省、南阳市表彰。扎实开展农村“一推双帮”活动,对化解基础矛盾,保持农村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严格落实信访稳定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维护了改革发展大局。与此同时,统计、审计、物价、质监、气象、残疾人、地方志、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和民兵预备役等项工作都缺德了显著成绩,圆满完成了年度任务。

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政府及政府各部门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45件,政协委员提案95件。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加强政府法制工作,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自觉性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普遍增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狠刹行业不正之风,“四乱”得到了一定程度遏制。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广泛开展“三户一村”、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塑造文明礼貌、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城乡社会风气、公共秩序显著改善,为构筑和谐文明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各位代表,在宏观经济形势趋紧、区域经济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我市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实现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确立新思路,实施新举措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是驻邓单位和社会各界热情关注、积极参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市经济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不少亟待改进和加强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立市观念不够牢固,对重大项目研究不透、抓得不力,大上项目大办工业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二是城市建设整体特色不突出,特别是老城区改造和管理,问题多、任务重。三是财政压力大,对部分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关心、扶住不够,一些群众期盼的公益事业还没有完全办成、办好。四是社会保障群体加大,社会潜在矛盾较多。五是对扩权机遇抓得不紧,应享受的一些政策未完全争取到位。六是政府系统的思想、作风建设抓得不够到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工作疲沓问题依然存在,一些部门本位主义严重,行业不正之风屡禁不止,发展环境任然不够宽松。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同时,也恳请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得对政府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二、2005年政府工作

200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现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标,大力弘扬“邓州精神”,充分利用扩权机遇,坚持“三抓”(优势农户、经济能人、企业家)带动,“四轮”(工业发展、特色农业、城镇建设、市场流通)驱动,招商引资上项目,优化环境促发展,走好“三条路子”(工业和农业相结合,走农区工业化路子;城乡结合,走城镇化路子;经济和生态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主要奋斗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投资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我们将继续坚持把“三抓”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动力源和重大战略选择;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继续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振奋精神,狠抓落实,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今年着重抓好六项工作:

(一)培育骨干,发育群体,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

牢固确立工业立市、工业救市思想,进一步强化工业主导地位,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坚持大中小一齐抓、高中低一齐上、抓骨干与扩群体并举的思路,迅速壮大工业经济整体实力。

着力培育骨干企业。以金星啤酒、正兴棉纺、永泰棉纺、南阳金叶、恒德化工等优势企业为重点,膨胀壮大一批大个企业;以穰东纸业、老廷纸业、化肥一厂、六合饲料、高集再生纸厂等骨干企业为重点,嫁接改造一批大个企业;以生物能发电、赛博板业、雪阳彩棉、北园胶合板、蛋白纤维等大项目为重点,努力发展一批大个企业。力争通过1-2年努力,集中力量培育10-15个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骨干工业企业,今年力争培育10个左右销售收入超亿元骨干工业企业,逐步形成邓州工业的主导力量。

积极发育企业群体。围绕农副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产品制造业,大力发展粮油食品、棉纺加工、造纸、木材加工、建筑建材、汽车配件等工业优势产业,力争通过2-3年努力,使棉纺生产能力达到30万锭,粮油深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造纸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木材加工能力达到200万立方米,水泥建材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其中,今年棉纺能力达到20万锭,粮油深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造纸能力达到15万吨,水泥建材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木材加工能力达到50万立方米。积极发展各类中小企业群体,培育特色经济板块,形成市乡村、大中小齐头并进的工业发展格局。加大中小企业发展支持服务力度,探索建立促进经济发展的投融资体制,成立担保机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筹资难的瓶颈制约问题。

强力组织园区突破。把工业园区作为工业经济的增长极,实施重点突破,集中力量建设市乡10个工业园区。市工业园区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围绕项目配套建设基础设施,集中打造邓襄路园区精品亮点,今年力争主要经济工作部门和乡镇各有一个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入驻园区,其中有3-5个工业项目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同时培育壮大张楼七里店、腰店燕店、孟楼、张村、构林、穰东、裴营、文渠、夏集等9个乡镇工业小区,推进先进小区建设经验,鼓励支持有条件乡镇创办工业小区。

努力盘活闲置资产。采取拍卖、转让、租赁等办法,千方百计逐步盘活全市近5亿元闲置工业资产。对黄牛公司、卷烟厂、车桥厂等企业实施整体出让;对酒厂、工具厂、钢窗厂等地理位置优越、生产条件基本丧失的企业,实施“退二进三”;对久友面粉、永盛油脂公司等改制后运行正常的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一步规范完善,提高运行质量;对其它破产未重组企业,加强资产管理,尽快启动生产。今年力争盘活酒厂等2亿元左右资产。

各位代表,工业是强市之本。我们坚信,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工业立市战略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沿着工业化的路子走下去,建设经济强市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二)发挥优势,巩固基础,稳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政策,继续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杨树经济”和劳务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稳定粮食生产前提下,着力培育林、牧、烟、棉四大优势产业。林业生产以发展“杨树经济”为重点,力争今年新发展20万亩;以现有杨木加工企业为基础,今年新上加工企业200家,其中中高密度板厂1-2家,走以加工促种植的路子。畜牧产业以品种改良和基地建设为重点,在扩大规模和疫病防治上下功夫,坚持小规模大群体,鼓励发展专业村、专业场、专业户;以现有养殖基地和饲料公司为依托,借助产业政策支持,争取招商上马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种养加生产模式。棉花产业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和单产为重点,鼓励种植彩棉,棉花面积稳定在55万亩,其中彩棉面积3万亩;进一步膨胀棉花加工规模,扩大精深加工能力,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烟叶产业以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为主,力争烟叶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发挥烟草公司和复烤厂的龙头作用,走烟叶生产合同化道路,使广大烟农与烟草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

在此基础上,巩固提高我市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大县地位,继续抓好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油料生产。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逐步建立种子质量监测、病虫害防治、畜禽防疫、标准化等生产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

经济发展劳务经济。把劳务输出作为产业来抓,大力培育劳务经济,是我市的人口包袱变成资源优势,资源优势变成经济发展优势。强化技能培训,整合现有培训资源,以一职高为依托,成立职业教育中心,完善市、乡、村、社会四级培训网络,力争今年培训2万人,通过3年努力培训10万高素质劳务大军。加强对劳务输出工作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劳务输出机构,定向开发一批劳务输出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接输出,发展订单劳务,逐步培育一批劳务品牌。争取全年劳务输出新的5万人,全市总量达到3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0亿元。同时,实施桥梁工程,把外出劳务人员作为宣传员、信息员、招商员,是之在宣传邓州和招商引资中发挥桥梁作用。实施回归工程,把推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途径,采取政策引导、感情诱导、荣誉激励等措施,鼓励返乡创业,形成双向流动的良性机制。

各位代表,农业是稳市之基。我们要继续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认真落实中央、省惠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坚决斩断伸向农民之“手”,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突出特色,打造亮点,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

围绕建设中等城市、文化名市、生态水城的目标和定位,按照中心城区、重点镇、中心村“三头并举”的方针,中心突破,四面辐射,建管并重,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

突出建设中心城区。按照建成区50平方公里,人口50万的规划要求,继续搞好“两河”(内外城河、湍河)治理,打造“两轴”(新华路商业轴、湍河风景区生态休闲轴)景观,推进“四园”(花洲游园、人民公园、古城广场、雷锋广场)建设,重点办好6件实事。1、巩固完善内外城河治理工程。继续搞好内外城河景观配套建设,精心打造内外城河沿线休闲游园。2、重点实施古城广场建设工程。按照生态人本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形成与内城河和谐一致的高品位城市景观。3、招商开发建设湍河游览区。沿湍滨大道南侧,建设景观靓丽、档次较高的商住小区。4、推进人民公园建设工程。高标准建设集喷泉广场、人工湖、游园于一体的休闲中心。5、精心打造花洲游园。与花洲书院相呼应,配套园林设施,建成邓州面积最大的主题游园。6、强力推进城市光亮工程。继续实施新华路光亮工程,加快改造穰城路、三贤路、北环路、交通路、邓襄路部分路灯,把穰城路、三贤路改造成为示范街。同时,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行路难的问题,努力改善市民生活环境。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按照“小城镇、大战略”的要求,继续完善城镇规划体系,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提高聚集辐射功能,着力培育穰东、孟楼、构林、赵集、汲滩、张村等重点集镇;结合生态文明村建设、“空心村”治理,重点抓好魏集、滕楼、燕店、玉皇、孙庄等20个中心村建设,构筑中心城区、重点镇、中心村为一体的城镇体系。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市政府1号令发布实施为契机,加大内外城河管理力度,组建专门队伍,强化宣传教育,实行严管重罚,唤醒市民关爱城河,向“不文明行为”宣战,还城河以清澈美丽;以景观街、入市口、车站等窗口为重点,净化美化,提升档次,树立形象;以城乡结合部等城市管理死角为重点,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向“脏、乱、差”宣战;以健全完善城市各项管理机制为重点,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使城市管理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以壮大城管力量为重点,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扩大队伍,增加设施,为管好城市提供保障。通过能力,使城市净起来、亮起来、绿起来、美起来。

各位代表,我们将通过不懈努力,把邓州建成一个功能完善,适宜人居、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历史文化名城、鲜明特色的北方水城和现代气息浓郁的中等城市!

(四)繁荣市场,增强辐射,快速推进流通产业发展

瞄准建设豫西南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目标,立足于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功能需求,培育完善市场体系,建设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带动力的专业市场,大幅度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一是围绕粮油、建材、农机、板材产销等集中力量建设六大市场:巩固完善建材大市场、开发建设农机大市场、恢复繁荣粮油农村大市场、穰东服装大市场、培育发展摩托车大市场、筹备开发三贤南路综合大市场。着手办好2005年农机产品展销演示会。二是培育孟楼、构林、汲滩等沿边窗口商贸名镇和市域内有影响力的小集镇,形成遍及乡村的物流集散中心。三是加快生产要素市场建设,适时发展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等,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鼓励发展现代物流配送,建立完善新型物流配送体系。四是积极培育文化旅游产业,把八里岗遗址、吾离陵、福胜寺、台湾村、张仲景博物馆等有代表性的景观作为旅游开发重点,抢救、挖掘、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打响文化旅游品牌,力争纳入“大宝天曼”旅游圈。

各位代表,市场流通是活市之源。我们要把商贸流通业作为一项重点产业来抓,坚持培育大市场,发展大流通,形成大商贸,高水平构建对内布局合理、便民利民,对外大集大散、畅通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使商贸流通业成为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五)扩大开放,创新机制,推动项目工作取得新突破

把项目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努力建设项目政府,倾力组织项目工作实现新突破。

扩大开放上项目。牢固树立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理念,调动全市上下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形成广辟合作领域、接纳八方来风的氛围,营造吸引集聚先进生产要素的“洼地”。认真落实招商引资和激活民资政策,努力拓宽招商渠道,重点巩固镇江“长三角”招商基地,开辟“珠三角”招商基地;突出骨干企业招商,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顺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化,抓住扩权机遇,瞄准工业、农业、交通、能源、水利、教育、卫生等重点投资领域,有的放矢,顺势而动,积极争取政策性项目,把政策变成项目投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分类指导建项目。建成项目抓服务、抓实效,促进金星一期、永泰棉纺等尽早达产;在建项目抓建设、抓进度,加快天冠邓州分厂、雪阳彩棉厂、生物能电厂、合意穰东纸业植林公司合作等项目建设进度;前期项目抓报批、抓落地,争取热电厂等项目早日立项上马;储备项目抓重点、抓质量,争取一大批项目纳入国家、省“十一五”计划笼子。

创新机制抓项目。强化目标责任。凡是有条件的单位都要承担项目争取和招商任务,并切实做到每个重点项目都有一名主要领导牵头,有专门人员运作。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在目标管理中的比重,加大项目考核力度,增强各级各部门责任感。建立激励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前期经费,落实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调动各方面上项目积极性。按市场规律运作。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原则,领导跑项目不包办项目,政府抓项目不包办企业。明确主攻方向。新上项目以工业为主,工业项目大小兼顾,力争大项目取得大突破。

各位代表,项目是经济社会的细胞。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把项目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重头戏,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借助项目的强力拉动,使我市的综合实力迅速增强,为建设经济强市、现代化中等城市提供坚强的支撑!

(六)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突破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

积极推进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把对种植农民的直接补贴不折不扣兑现到户。深化完善市乡财政体制改革,更加注重向乡镇和基层倾斜,认真研究化解乡村债务的办法,争取全市财政形势进一步好转。全面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确保改制面达到80%以上。认真搞好各类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加强人事编制工作,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巩固完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成果,开展中小学校长竞争上岗试点工作。深化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对城市公用设施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广告权等,采取出让、租赁、拍卖等形式,实现经营增值。改革城市投融资体制,成立融资公司,运用抵押贷款、授信贷款等形式,多元化筹措建设资金。

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住扩权政策机遇,大力推进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计划投资 3.4亿元,争取完成旧邓路、镇王路、省际大通道和旧邓路湍河大桥等重点项目以及 166个村通油路建设任务。坚决在21日关停七里店收费站,进一步敞开邓州开放之门。抓住南水北调机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扩大灌溉面积;抓住城网改造机遇,加大电力设施投入,完成投资 3,500万元;抓住通讯市场开放的机遇,加大通讯网络建设力度,搞好政府网站建设,加快信息化步伐,为经济发展提供便捷畅通的信息渠道。

实施“三抓”带动和“人才兴邓”战略。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三抓三创’工作的意见》,力争优势农户、经济能人,分别比上年增长 2.5%1.5%,企业家达到 2,000人以上,继续实施“复转军人建功创业”活动,调动复转军人建功立业积极性;通过优惠政策和优良环境吸引外地企业家到邓州投资创业;组织外出务工人才回乡创业;鼓励机关干部下海领办经济实体,努力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崭新局面,为加快邓州发展提供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根本动力。

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投入,放活科技人员,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份额。加大投入,巩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基础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加快建设一高中分校。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深入开展“百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建立健全出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健康保障机制,提高医疗保障能力和群众健康水平。

权力创建平安邓州。贯彻市委 十二届二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创建“平安邓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决定》,狠抓社会治安、信访稳定、安全生产三个关键,强化基层维稳工作网、市乡村信访稳定工作网、安全生产监管网、经济运行安全网、应急反应社会保障工作网和法制宣传教育网,全力打造我市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以稳定的大局,确保改革、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积极扩大社会就业。进一步落实财政投入、小额贷款、免费培训,税收减免等扶持就业和再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安排城镇新增劳动力、学校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的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落实“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扎实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搞好“三条保障线”衔接。扩大城镇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参保率。积极帮扶弱势群体。建立城镇低收入困难群众社会救助服务体系,认真抓好农村扶贫开发、生产救灾、因病返贫人口的脱困工作,创新扶贫帮困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好弱势群体就医、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

各位代表,关心群众生活,尤其是特困户和弱势群体的生活,是政府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今年将加大对救灾、扶贫、低保、弱势群体的资金倾斜力度,努力确保特困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实现安居乐业!

认真落实“三项基本国策”。突出抓好优质服务、依法行政、村民自治、三到位工作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扩大“空心村”治理成果。切实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督和治理,把湍河污染治理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坚决关闭以造纸厂为主的污染企业,积极协调解决境外湍河上游的污染问题,确保母亲河干净美丽,确保橡胶坝碧波荡漾,确保人民群众吃上安全水、放心水!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道德素养,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广泛深入开展以文明城市为龙头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此外,进一步做好人事、审计、民政、监察、统计、物价、气象、残疾人、地方志、广播电视、民族宗教、侨务外事、民兵预备役等项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科学判断形势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认真履行好管理社会、促进发展、服务人民的职责。

第一,坚持执政为民,强化民本意识。牢固树立“执政为民、以民为本”思想,把实现群众愿望、满足群众需要、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违背民心民意的事坚决不干,符合民心民意的事坚决干好,时刻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放在心上,充满感情,全力以赴地去解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体察民情,体恤民力,解决民盼,化解民怨,不提脱离实际的空口号、瞎指标,不搞不切实际、不计效果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多做打基础、备后劲、管长远的工作,真正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

第二,加快职能转变,优化发展环境。切实将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进一步转变政府调节经济的方式,加强统筹规划,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加强市场监管职能,切实做到为市场主体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强化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公正,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群众营造安定祥和的生活环境。调整行政执法部门责、权、利关系,强化问责制,剥离权和利,使部门权力与部门责任紧密挂钩,与部门利益彻底脱钩;全面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加大对效能过错责任的追究力度,重点解决行政、执法、管理中的“不作为”、“乱作为”问题,促使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转变作风,改进服务,优化环境。

各位代表,发展环境是邓州发展的生命线。今年要发布第2号市政府令,实行“企业安静日”制度,严禁政府部门干扰企业工作;要向企业发放政府“绿卡”,鼓励企业勇敢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加强监察、审计监督,纠正不正之风,维护经济秩序。通过坚持不懈努力,逐步把邓州营造成企业家成长的摇篮、民营经济发展的摇篮、工业企业快速膨胀的摇篮!

第三,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行政行为。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重视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广泛开辟和疏通政府联系群众的渠道。深入开展依法治市工作,抓好普法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和执法队伍建设,健全执法监督机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第五届村委换届选举工作,继续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不断提高村民自治水平。

第四,坚持发扬民主,规范决策程序。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以及决策责任制度,努力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市政府所有重大决策,都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由集体研究决定。

第五,坚持从严治政,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形式主义、表面文章,严禁虚报浮夸、弄虚作假,树立说实话、出实招、干实事的良好政风,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建设务实政府。坚持雷厉风行,反对办事拖拉,梗阻棚架,倡导亲自办、热情办、马上办、办则办好,建设高效政府;坚持诚信为本,反对只说不练,倡导说了算,定了干,干则必成,建设群众信赖的诚信政府;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有关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规范政府各级干部从政行为,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建设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充满新的希望,新的一年预示新的辉煌。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以更足的干劲,更实的作风,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努力夺取今年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新胜利,为创造邓州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主办:邓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系统维护:邓州市政务大数据中心(邓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联系电话:0377--62283198 email:dzsrmzfwz@126.com 网站地图
豫ICP备14015531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41138102000131 网站标识码:4113810005

邓州政府网

邓州政务微信

手机版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3/25 19: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