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邓政办〔2016〕81号关于印发邓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
市政府信息中心 2016-09-30【打印该页】

邓政办〔2016〕81号

邓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邓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区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邓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7月26日

邓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2016—2020年)

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豫政办〔2016〕95号)精神,为实现我市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阶段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意义

“十二五”期间,全市各部门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联合协作,扎实推进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高,带动了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整体提高;科技教育、传播与科普活动广泛开展,科普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科普资源逐步丰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共建机制基本建立,大联合、大协作的局面进一步形成,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2015年我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已达到4.6%,较2010年的2.2%有大幅度增长,圆满实现了“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为“十三五”规划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还低于5.59%的全省平均水平,公民科学素质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主要表现在:面向农民、城镇新居民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仍然薄弱,青少年科技教育有待加强;科普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高,科普均衡化、精准化服务能力亟待提升;科普投入不足,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市场配置科普资源的作用发挥不够。

“十三五”时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化推进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的决胜时期。科学素质是决定全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更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进一步加强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不断提升人力资源质量,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助力创新型邓州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充分发挥全民科学素质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基础作用,以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普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构建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为保障,充分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合力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目标任务

到2020年,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长足发展,建成适应创新型邓州建设需求的现代公民科学素质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较大幅度提高,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9.8%。

三、重点工作

(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

以校内科学教育为基础,丰富校外和课外科学教育活动,建立完善的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的衔接机制。依托各级各类科普场馆,搭建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平台。以品牌活动为引领,充分整合社会科普资源,坚持重在普及、重在提高的原则,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为我市创新驱动发展培养坚实的后备力量。

1.努力提高校内青少年科学教育质量。在幼儿园保教工作中融入科学启蒙教育内容。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着力提高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在高中阶段,鼓励、支持学校开设通用技术课、科学教育选修课,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科学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

2.广泛开展校外、课外科学教育活动。充分发挥非正规教育的促进作用,推动建立校内与校外、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科技教育体系。广泛组织开展学校科技节、科技周、科普日、公众科学日、红领巾科技小社团、“科技之光”青年专家服务团等活动,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自救避险等知识。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创意大赛、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青少年科学素质网上知识竞赛等科技竞赛活动,开展青少年创客、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表彰等活动,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提供交流和推广的机会,在青少年人群中营造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氛围。

市教体局、团市委、市科协牵头,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环保局、卫计委、文广新局、林业局、农科所、地震局、气象局、妇联等单位参与。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大市的整体部署,紧密结合我市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民自身需求,通过培育职业农民、实施科技兴农与科普惠农工程、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提升科普信息化,提高农民掌握和应用先进实用技术、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其科学素质。

1.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农业技术服务站(所)等在农业科技培训中的作用,面向农民开展科技教育培训。深入实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促进农村青年创新创业。深入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计划,着力培养一支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2.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周、科普日、科普之春(冬)等各类科普活动,切实发挥农村各类实用人才作用,大力普及绿色发展、安全健康、耕地保护、防灾减灾等科技知识和观念,传播科学的生产生活理念,反对封建迷信,帮助农民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民健康科学素质水平,建设美丽乡村和宜居村庄。

3.实施科技兴农与科普惠农工程。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大力开展现代农业科技示范、“科技专家进村、科技扶贫入户”等活动。加强农村贫困地区和重点人群科普工作,推动科普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聚集,开展科普精准扶贫。大力开展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努力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

4.加强农村科普公共服务建设。建立完善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社会组织为重要力量的新型农村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实施“银会合作”农村“双创”科普支撑工程,推行“融资+融智”“科技+金融”服务模式。进一步发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示范作用,支持基层农技协、农村科普基地建设和农村科普带头人培养,为培养农村科普骨干发挥重要作用。建设2—3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品牌基地。

5.大力推进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加大对循环农业、创意农业、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宣传推广力度。深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提高科普中原云信息服务系统、益农信息社、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平台的村镇覆盖率。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素质,培养智慧农民。

市农业局、科协牵头,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教体局、科技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卫计委、文广新局、林业局、农科所、地震局、气象局、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参与。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紧紧围绕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建设需求,加大技能培训工作力度,完善技术人才教育体系,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和教育,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及失业人员科学就业,提高城镇劳动者科学生产和健康生活能力,促进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提升。

1.加强城镇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各类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举的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城镇全体劳动者,积极开展订单式和定岗、定向等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安全生产培训和创业培训,基本消除劳动者无技能从业现象,提高城镇劳动者安全生产意识,避免由于培训不到位而导致的安全事故。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每年完成各类职业培训1万人次以上。

2.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以创新创业能力建设为核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新成果,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参加跨行业、跨学科技术交流活动。“十三五”期间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万人以上。

3.广泛开展进城务工人员科学素质工作。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和用工单位、劳务输出组织共同开展职业培训的机制,组织开展进城务工人员专题培训,将绿色发展、安全生产、健康生活、心理疏导、防灾减灾等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增强其就业、工作、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深入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每年培训农村工1000人以上。

4.大力营造崇尚创新创造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职工技能大赛、“讲理想、比贡献”、大工匠、最美青工、巾帼建功、青年岗位能手评选和青年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冒尖的创新精神,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大程度释放职工创新潜力,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社会氛围。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总工会、安全监管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体局、科技局、卫计委、环保局、文广新局、农科所、地震局、气象局、团市委、市妇联、科协等单位参与。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加强规划设计,创新科普方式,强化教育培训,在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和公务员录用中体现科学素质要求,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科学执政和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发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示范引领作用。

1.强化统筹规划。健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教育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2013—2017年全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有关部署要求,严格执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有关规定,把科学素质教育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制定相关年度计划和实施意见,将科学素质教育列入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规划和教学计划,落实课题课时,组织相关专题研究,加强干部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培育。重点加强对各乡镇街区,市直各部门党政领导干部、各级各部门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等的教育培训。

2.开展现代科技知识教育活动。围绕实施建设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重大部署,以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谋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化能力为目标,采取专题研修、网络培训、举办科技报告会、现代科技知识讲座,组织领导干部到科普场馆实地考察等方式,积极开展科技知识培训,努力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队伍科学素质。充分发挥现场教学基地的作用,开展产业升级等前沿科技知识专题培训,使领导干部成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行家里手和带头人。

3.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创建学习型机关、干部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任职考察、年度考核中,突出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突出科学素质有关内容,引导激励其学习科技知识、提升科学素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教育培训,落实我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网络培训的各项指标要求,扩大优质科普信息覆盖面,满足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多样化学习需要。

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卫计委、文广新局、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团市委、市妇联、科协等单位参与。

(五)实施科技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提升科学教育师资保障水平,整合科学教育资源,加强科学教育基础建设,推进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建设,提高为青少年等各类人群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服务能力。

1.加强科技辅导员师资队伍建设。在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中增加科学教育的内容,不断加强科学教师素质能力培训,培养“种子”教师,加大对科学教师以及相关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科技教育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幼儿园、农村和科学教育基础薄弱地区中小学中骨干科技辅导员的培训并定期开展业务交流,建立健全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评价、考核、激励机制。

2.推进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建设。加强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地区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建设,充实科学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图书、多媒体等,并向社会提供服务。继续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网络建设,强化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科学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培训,鼓励科普场馆、职业学校、成人文化教育机构学等对公众分类分层次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科学教育培训基地。

市教体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局、文广新局、林业局、农科所、地震局、气象局、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科协等单位参与。

(六)实施社区科普益民工程

加强社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普服务能力和水平,普及节约能源、生态环保、安全健康、应急避险等方面科学知识和方法,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生活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促进和谐社区、文明社区建设。

1.构建社会化社区科普工作格局。政府各有关部门、社区居委会要认真组织居民有效整合社区及周边科普资源,参与科普活动,实现资源共享。鼓励学校、企业、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相关单位开发开放科普资源,支持和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和科普志愿者组织的作用,组织和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科普活动,发挥党员先锋岗、工人先锋岗、青年文明岗、巾帼文明岗以及在社区有影响和号召力人士的带动作用,加强社区科学文化建设,助力和谐社区、美丽社区建设。

2.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深入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大力推进社区科普场所和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科普活动室、科普画廊等阵地作用。强化社区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终端等新媒体科普宣传功能。积极推动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覆盖各类各年龄层次的多渠道、多形式的社区科普服务体系。

3.广泛开展社区科技宣传、教育和普及活动。大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安全、健康、环保进社区以及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等各类科普活动。面向村转居的城镇新居民开展适应城市生活的科技宣传、教育和普及活动,帮助新居民提升自身素质、融入城镇生产生活。发挥社区教育在服务民生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方面的作用,面向老年人、妇女、青少年儿童开展科学、安全、健康生活等宣传和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组织开展社区气象、防震减灾、电梯安全知识以及社区居民安全技能、老年人急救技能等各类应急安全教育培训活动。

市科协、妇联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体局、科技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卫计委、文广新局、安全监管局、气象局、总工会、团市委等单位参与。

(七)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

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创新科普服务模式,推进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媒体融合开展科技传播与普及,实现线上线下科学技术普及和传播,切实满足公众对科普内容和传播的需求。

1.实施“互联网+科普”建设提升工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需求导向,推进传统科普与互联网融合,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建成“邓州科普”网站、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数字科普终端等科普活动在线平台。引导社会网站增加科普内容,积极探索通过社交媒体、网络搜索、手机微信、动漫游戏、数字终端等新形式开展科普传播活动。

2.推动原创性科普融合创作。围绕公众关切的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大力开展科普文章、科普剧、科普视频、科普微电影等形式多样的科普作品创作。建立完善科普融合创作的社会动员激励机制,以评奖、作品征集、虚拟动员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

3.融合拓宽科普传播渠道。创新科普传播形式,推动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科普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手段先进、具有传播公信力的融合传播的频道、栏目。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公交系统、社交媒体、科普大屏等渠道开展科普,集成现有科普资源内容实现线上线下传播,积极构建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科普大屏、网站“三位一体”的科学传播渠道。

4.强化科普信息精准推送服务。推进科普中国乡村e站、社区e站建设,定向、精准地将科普信息资源送达目标人群,促进科普活动线上线下结合,满足公众对科普信息的个性化需求。

市科协、市委宣传部、文广新局牵头,市教体局、科技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农业局、卫计委、安全监管局、林业局、气象局、总工会、团市委等单位参与。

(八)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扎实推动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以建设邓州市科技场馆为抓手、各级科普教育基地和示范基地为基础、广大基层科普设施及资源为支撑、多元化投入为保障的多层次、多功能科普设施网络体系,扩大公众参与科普的途径和机会,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科普文化需求。

1.加强科普基础设施规划。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研究制定全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把科技馆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

2.加快科技馆建设。全力推进邓州市科技馆建设,力争将其建成全国中等城市一流,丹江口库区区域领先、富有邓州特色的科技文明展示窗口,争取2019年年底建成并对外开放。

3.强化基层科普设施建设。依托现有社会设施,鼓励支持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建设具有科普教育、培训和展示等功能的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继续培育发展社区益民服务站和农村科普惠农服务站。引导并支持有条件的农村职业学校、成人教育机构、中小学利用现有场所建设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强化基层科普信息化建设,面向基层普及科普大屏,推动科普工作变革升级。加强科技场馆及基地等与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对接,广泛开展科普资源和技术辐射服务。

4.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推进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林业、地震、气象等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发挥科普教育基地联盟作用,进一步完善开放、协同、普惠社会化科普工作机制。强化湿地公园、花洲书院、杏山地质公园等科普教育功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科研机构面向观众开放研发机构、实验平台或展览馆。“十三五”期间,新建成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2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2—3个。

由市科协、发改委、科技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体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农业局、卫计委、林业局、气象局、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参与。

(九)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着力提升科普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科普人才队伍结构,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

1.大力培养基层科普人才。依托基层各类组织,动员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中小学教师和科普志愿者等担任科普宣传员,实现乡村社区科普宣传员全覆盖。依托学校、学会、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等培养根植基层的社区科普人才,发展壮大社区科普队伍。

2.加快培养科普专门人才。强化科普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技社团的作用,实施双百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建设,完善我市科普专家库,建设一支优势互补、协同联动的全市科普专家服务团队。依托市文联等专业团体,培养一批科普创作人才。“十三五”期末全市专兼职科普人才达到1000人。

3.进一步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建立完善科普志愿者组织管理制度,推动各级各类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社团组织,开展科普志愿者交流、培训、经验推广等工作。搭建科普志愿活动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在各类科普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规范记录科普志愿者的服务信息,建立完善科普志愿服务激励机制。鼓励老科技工作者、大学生、中学生、传媒从业者参与科普志愿服务。建立健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科普志愿者动员机制,发展应急科普志愿者队伍。“十三五”期末注册科普志愿者达到500人。

市科协、科技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教体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农业局、卫计委、文广新局、安监局、林业局、气象局、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参与。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市政府负责领导《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大统筹协调力度,高标准、高效率、高要求部署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形成政府多部门整体联动、相互协作,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良好格局。推动各部门认真落实《科学素质纲要》“十三五”目标要求,并签订相关目标责任书。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和本实施方案的分工安排,将有关任务纳入本部门、本系统的相关工作规划和计划,认真履行职责,落实责任;牵头单位要加强对各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的检查和督查,协作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实行目标考核

各单位要把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切实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同时,要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提供保障,全面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三)加强对《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督促检查,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四)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坚持政府引导,鼓励社会投入,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科学素质纲要》顺利实施。同时,要通过众筹众包、项目共建、捐款捐赠、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主办:邓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系统维护:邓州市政务大数据中心(邓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联系电话:0377--62283198 email:dzsrmzfwz@126.com 网站地图
豫ICP备14015531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41138102000131 网站标识码:4113810005

邓州政府网

邓州政务微信

手机版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3/25 19: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