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邓政办〔2021〕50号邓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邓州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市政府办公室 2021-11-06【打印该页】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区办事处,市政府有关部门:

《邓州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1年11月5日


邓州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南阳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及我市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我市在乡村建设上实现更大突破,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以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发展目标,科学编制乡村规划,积极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全市整体提升和均衡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尊重农民意愿,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增强群众参与乡村建设行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城乡融合。打造以市区为龙头、中心镇为节点、乡村为腹地的发展新格局,促进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平等交换。坚持循序渐进。聚焦阶段任务,找准突破口,排出优先序,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保留乡村特色风貌,不搞大拆大建。坚持建管并重。探索建立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农户适量付费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

(三)工作目标。2021年,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制定完善专项行动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新培育15个乡村建设示范村,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方面实施一批项目,确保乡村建设行动开好局、起好步。2025年,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乡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乡村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建成一批美丽宜居乡村,有条件的村率先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

二、科学编制乡村规划

(一)统筹各级规划编制。2021年年底前全面完成邓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开展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全面启动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在此基础上指导和推进村庄规划编制。2021年年底前完成穰东、桑庄、构林、赵集、林扒(林孟一体)、张村、十林、九龙、文渠、杏山、高集、陶营12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每个镇选择2个重点村,共完成24个试点村的村庄规划编制。2025年年底前构建完成县域国土空间一体的规划体系,实现乡村地区规划全覆盖。

(二)优化城乡用地布局,保障乡村用地空间。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合理安排城乡产业用地布局、基础设施布局,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在编制市、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时,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在省级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后,安排至少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

(三)引导村庄建设行为,塑造乡村特色风貌。合理划定村庄建设边界,有序管控村民自建住房建设,划定全市乡村风貌分区和特色风貌带,明确各地乡村风貌塑造方向。

(四)提升乡村规划质量,保障规划有效实施。落实《河南省村庄规划导则》《河南省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导则》,从严把控乡村规划水平和质量,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探索建立乡村规划委员会和乡村规划师制度。

三、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一)实施城乡交通一体化行动。优化路网结构,加强质量监管和公路养护,推动城乡客运服务均等化、农村物流服务便捷化。2021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全省具备条件的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十四五”时期完成2373公里农村公路、104座9592米农村公路危桥改造任务,新增乡镇运输服务站15个以上。2025年年底前基本建成广覆盖、深通达、高品质的农村交通网络、客货运输网络,争取行政村最多一次换乘到达县城比例达到100%。

(二)实施农村供水保障行动。2021年启动九龙、桑庄2个“饮用水源地表化水厂”建设任务;2022年启动都司 “饮用水源地表化水厂”建设任务;2023年启动孟楼“饮用水源地表化水厂”建设任务;2025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城乡供水管护一体化,力争完成全市农村供水工程水源置换工作,县域内地表水源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50%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规模化农村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达到60%。

(三)实施城乡清洁能源建设一体化行动。提升农村电气化水平,发展农村生物质能源,因地制宜开发风能资源,多元化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提升农村地热能利用水平,实施“气化乡村”工程,加强煤炭清洁化利用。2021年年底前新建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2条,完成30个农村配电台区升级改造任务,农村地区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压减至16小时以内,2025年年底前农村地区用户年均停电时间压减至12小时,农村电网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中部地区领先水平。

(四)实施城乡信息通信网络建设一体化行动。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提升农村互联网普及水平,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2021年年底前实现乡镇、农村热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2025年年底前全市5G基站数量达到1567个,实现乡镇以上区域和重点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农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和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持续提升。

(五)实施城乡广播电视建设一体化行动。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形成终端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的五级应急广播体系;完善节目传输覆盖,全面推进“智慧广电+公共服务”,通过实施《邓州广电城区智慧城市综合体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进一步完善提高广电网络覆盖及服务功能;2025年年底前广播电视数字化、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移动化水平实现城乡大体一致;基本实现全市无线数字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和市融媒体中心节目信号接入IPTV直播频道。

(六)实施城乡物流体系建设行动。加快完善市、乡、村三级物流网络节点体系,2025年年底前争取实现农村物流服务“全覆盖”。做大乡村冷链仓储物流业,积极支持建国农副产品、邓农食品、蜂润万家等集生产、加工、销售、租赁、物流为一体的冷链物流基地,积极推荐申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2025年年底前建设冷链物流基地150亩,建设储藏保鲜水果、蔬菜、干果等保鲜库3万吨,建设冷藏肉类、水产品低温冷藏库1万吨。2021年年底前行政村快递物流服务通达率达到80%以上,市级文明村镇的行政村快递服务通达率达到100%,培育一批乡村物流龙头企业。2025年年底前基本建成设施完善、运转高效、多方协同、绿色创新的城乡物流体系,行政村快递物流服务通达率达到100%。

(七)实施农村房屋品质提升行动。建立健全农村房屋建设管理制度和标准,加强农村房屋建设技术指导和农村建筑工匠管理和培训制度。加强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2021年年底前,出台邓州市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和农村建筑工匠培训管理相应细则,完成农村既有房屋的安全隐患排查和生产经营性房屋、公共用房的安全隐患整治,组织编制完成农村住房设计图册;完成年度动态新增危房改造任务。2025年年底,全市建立完善的农村房屋建设管理长效机制,完成农村既有房屋的安全隐患整治,确保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持续开展农村危房改造;村民建房依图依标,全市农村房屋建造品质显著提升,建筑特色与村庄风貌初步显现。

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实施城乡教育服务均等化行动。加强乡村学校建设,在实施薄改、维改、校安工程时,适当倾斜乡村学校,确保到2025年乡村学校办学水平明显提升;2022年6月份启动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9月份全面铺开,到2025年确保取得明显成效,切实保障乡村教师待遇;2021年计划建设湍南高中,总投资约4.19亿元,秋期开始招生;2022年计划启动湍东高中建设,总投资1.5亿元,将全面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利用专项债资金2.4亿元,规划新建改扩建乡镇幼儿园27所,预计到2023年实现每个乡镇办好1-2所公办中心幼儿园。2025年年底前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稳定在85%以上,争取补齐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短板。我市已建成1所特殊教育学校,“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升级市特教中心办学条件,确保学校可以满足全市所有聋哑、智残儿童等特殊教育需求。

(二)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行动。推进全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2021年年底前完善提高130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邓州市图书馆乡镇图书分馆15个,注册省级文化志愿者3500名。2023年年底前乡村文化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实现标准化均等化。2025年年底前全市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按照“七个一”标准,建成率、达标率达100%。实施乡村数字文化公共服务工程,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建设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提升基层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效能。全市每个行政村(社区)每年围绕传统节日和重大节会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不少于5场。大力实施乡村文化惠民提升工程,实施乡村流动服务提升工程,市图书馆每年面向农村开展流动服务不低于50次。市文化馆、艺术学校每年面向农村各开展流动演出12场以上、培训20场以上。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2025年年底前数字书屋覆盖率达100%。实施全民阅读工程,继续实施公益电影放映提升工程,全市每村每月放映1场公益电影。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的市级文化品牌2个以上。探索文化合作社建设模式,2025年年底前28个乡镇(街区)分别建成1个组织机构健全、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合作社。各乡镇(街区)立足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创新打造1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

(三)实施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行动。2021年,提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质量,对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构建高效协同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中心乡镇卫生院提质升级,薄弱乡镇卫生院达标建设和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建设,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2022年,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提质增效,力争7所乡镇卫生院达到服务能力推荐标准,4所以上达到或接近二级医院水平,新建公有产权村卫生室260个。2025年年底前,基本建成优质高效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50种以上常见病实现基层首诊。12所乡镇卫生院建成社区医院,公有产权村卫生室达到540个以上;力争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有1名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全科医生、2名高级职称临床医师;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达到45%以上并全部实行“乡聘村用”。

(四)实施社会保障均等化行动。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推进城乡低保制度统筹发展,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的关爱服务,健全市、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2021年年底前建立完善城乡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孤儿最低养育、高龄老年人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特困供养机构建设,基本完成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制度。2025年年底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水平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步提高,健全市、乡、村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探索设立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服务好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

五、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一)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切实提高改厕质量,强化后续管护服务,加强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2021年年底前新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2.4万户,到2025年年底前累计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25.2万户、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

(二)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千村万塘和农村水系综合整治,2021年年底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3%;2025年年底前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5%,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率达到40%左右。

(三)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利用,2021年年底前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2025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全覆盖。

(四)统筹推进村容村貌整体提升。整体提升村容村貌,积极开展“四美乡村”“美丽小镇”“五美庭院”建设,2025年年底前3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四美乡村”建设标准、50%以上的乡镇政府所在地达到“美丽小镇”建设标准、50%以上的农户庭院达到“五美庭院”建设标准。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建立推进机制。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实行市负总责、乡村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成立乡村建设行动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相关市领导任副组长,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市直相关单位,协同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围绕重点任务,成立国土空间一体化规划行动、城乡交通一体化行动等13个专班,由相关市领导任专班组长,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重点任务推进落实。

(二)结合实际,开展分类推进。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建设规律,根据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水平等因素,开展分类指导。城郊融合类村庄重在强化规划发展管控,按照基础设施城镇化、居住管理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标准纳入城市统一管理。拓展提升类村庄重在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率先建设“四美乡村”。特色保护类村庄重在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传统建筑、民风民俗保护,在保持原生态环境和村庄传统格局基础上有序推进村庄更新改造,适度发展文化旅游等环境友好型产业。整治改善类村庄重在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重点补齐公共设施短板。搬迁撤并类村庄重在按照靠城区、靠乡镇、靠园区、靠景区原则进行安置,并妥善处理好搬迁后续问题。

(三)集中力量,开展示范创建。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县(市)创建活动,每年高标准打造15个乡村建设示范村。以邓十线为重点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模式路径。

(四)加大投入,推广以工代赈。完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乡村建设多元投入格局。强化资金整合、资源统筹,公共财政加大向“三农”倾斜力度,加大对乡村建设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支持。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按照政府债券发行要求,分类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一般债券资金重点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公路、高标准农田等乡村公益性项目,专项债券重点支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乡村文化旅游、农村供水等融资规模与项目收益相平衡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和涉农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充分激发社会资本活力,持续扩大乡村建设领域社会资本投入。在推进农村生产生活、农村交通、水利建设、文化旅游、林业等基础设施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建设,通过组织动员农村劳动力参与工程建设获取劳务报酬,以取代直接赈济的方式,既实现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又能激发内生动力,实现志智双扶、就近就业增收,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五)形成合力,压实部门责任。市直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负起责任,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建立专项工作台账,加强协调,相互配合,形成各司其职、共同履职、齐抓共管的乡村建设工作体系。乡村建设重点任务行动专班办公室所在单位,要积极发挥牵头作用,按照工作任务要求抓实抓细,推动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主办:邓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系统维护:邓州市政务大数据中心(邓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联系电话:0377--62283198 email:dzsrmzfwz@126.com 网站地图
豫ICP备14015531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41138102000131 网站标识码:4113810005

邓州政府网

邓州政务微信

手机版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3/25 19:5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