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裴营      工作动态      政府信息公开      三农服务      新农村建设      基层党建      在线办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农村建设

学习湖北枝江:“十进农家”建美丽乡村
发布日期: 2015-03-16         信息来源: 裴营乡人民政府       编辑人: 湖北省枝江市委宣传部 王仁锋

 

湖北省枝江市委宣传部

 
   眼下,农村经济和社会情况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在农村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传播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近年来,我市在广大农村开展“十到农家”创建活动,即“德进农家扬正气,智进农家富脑袋,娱进农家脱低俗,康进农家强筋骨,便进到农家易办事,爱进农家解民忧,安进农家促和谐、美进农家升档次,洁进农家利环保,绿进农家优生态”,探索出了一条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新路子,推动了全市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市的主要做法是: 
  德进农家扬正气。我市通过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方式方法或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到农民群众中,使全市农村见义勇为、乐善好施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涌现了像荣膺“中国好人”榜的许承龙许先荣父子、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农民邹世佰等一批农民先进典型。一是持续在全市农村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市直各部门和镇街办各单位严格把握“十星”标准,把五爱星、法纪星、发展星、人口星、学习星、诚信星、新风星、公益星、团结星、卫生星等,分内容、分类别、按工作职能实行“包星”创建。这项由近10万农户参与的活动,每年评出近万户十星级文明户,提高了广大农民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二是在农村开展“道德模范”评比活动。每届表彰20—30个乡村道德模范,运用榜样的力量,弘扬中国传统道德,加深了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同。三是在农村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把此项活动作为引领道德风尚的有效平台,广泛发动农民群众推荐、评议“身边好人”,推荐出一批可信、可敬、可学的农民好人典型。四是开展“孝老爱亲好人”评比活动。此项活动使农村形成了孝敬父母、关爱子女、夫妻和睦、团结友爱、守护相助、患难与共的社会风气。 
  智进农家富脑袋。我市持续坚持“三送”下乡活动,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动力,提高人均纯收入中的科技含量。一是理论下乡。在利用座谈、问卷和网络调查等方式,征集农村党员干部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广泛听取农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对理论宣讲的需求,拟定涉及和谐社会创建、新农村建设、土地承包权流转等内容的选题后,组织宣讲团成员精心备课,奔赴农村宣讲。近年来,我市进村开展理论辅导会110多场,发放理论政策资料14万余份,受益群众达23万余人次。二是图书下乡。我市组织文明单位给对口联系村送有关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技术、文学、人文历史等书籍为主的图书(含电子图书)8万多册(件)。这批图书丰富了农家书屋的藏书内容,解决了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拓宽了农民发家致富的渠道。三是科技下乡。组织科技工作者进村为群众进行了柑橘、水稻、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技术讲座,为市民免费发放科普资料,发挥基地、农技协、科普致富带头人的辐射带动作用,普及推广新技术、新品种,采取多种形式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知识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能熟练掌握1-2门农村致富技术的农村科技人才。目前,我市每村都有数量可观的科技示范户和技术明白人。 
  娱进农家脱低俗。农村的发展需要文化文艺,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文化娱乐。我市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公共文化资源,改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拓展了农村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一是市场运作建阵地。组织文明单位、企业包村援建的办法,帮助农村建文化中心、村民文化广场和购置相应设备,目前,我市198个村均修建了村民文化活动场所。二是整合力量“送”演出。我市常年组织专业文化团体在农村开展巡回演出,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送到家门口。同时,整合全市农村民间剧团或乐队,激励他们活跃在农家屋场和田边地头。三是依托活动“种”文化。以活动为载体,举办适合不同农民群体参与的文化活动。如利用春节、元宵、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组织农民开展文艺演出、舞龙耍狮、划采莲船、赛龙舟、踩高跷、打腰鼓、拍楠管、讲故事、赛歌会,举办三峡桃花艺术节、关庙山乡土文化节等文艺活动,还经常性地举办乡村文艺骨干培训班,培养了众多的活跃在基层农村的业余文艺爱好者。目前我市农村共有各类业余文艺团队124个,从业人员2500多人,每年文艺演出场次占全市农村演出总场次的80%以上。 
  康进农家强筋骨。我市把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专抓实干,使全市农村医疗条件普遍改善,农民人均寿命大大提高。据去年人口普查数据,宜昌市佰岁老人共有18个,我市农村就有9人。一是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了新农合门诊统筹工作,筹资60余万元统一建立了农村卫生信息化平台,实现了门诊统筹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全市参合率达到100%,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多发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市”的管理目标。二是规范化建设村卫生室。经过几年的建设,全市198个村卫生室均达到了甲级村卫生室标准。三是动员社会力量,推动农村健康教育。利用电视、广播和图文并茂的卫生墙报、宣传橱窗、板报、宣传展板、实物模型展示等形式普及健康知识,发放适合农民需要的健康资料。四是实施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市各级文明单位对口支援,在农村建设了一大批健身活动中心,引导农民闲时开展篮球、乒乓球、健身操等体育活动。同时举办“环岛自行车赛”、“沙滩汽车越野赛”和村级农民运动会等,吸引广大农民群众踊跃参与。 
  便进农家易办事。一是一网式服务。我市对接市政务服务中心、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推进农村社会管理网格化建设和政务服务下沉,整合民政、人力资源、农商行、通信、电力等系统资源,实现群众办事、缴费、取现、购物、就业和土地流转不出村,在家门口享受城市居民的服务。市镇村累计投入956万多元,建成9个镇(街道)公共管理服务大平台、66个村级标准化便民服务平台,10兆光纤网络已全部到村,划分网格823个,网络农户11万户,选聘网格员823名,组建志愿服务队135支。9个单位17项行政审批项目下放进入镇(街道)、村(社区)服务中心办理,对清理出的54项代办便民服务项目,累计提供便民服务4195件。二是实行“三证合一”,方便农民创业。我市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和税务登记的办理,统一到工商部门办理。改变了原来办理齐全“三证”,需要到工商、质检、地税和国税4个部门,反复多次提交材料的繁琐状况,使一两个月才能办下来的事情,现在只需要在1个窗口1天就可以办完,3天内就可以拿到证。三是实行村干部坐班制。明确村干部坐班的职责,规定了坐班时间,并公布坐班人员姓名和联系方式,方便群众办事,坐班人员按照“谁受理、谁处置、谁反馈”的原则及时处理日常事务,接待办理群众委托事项,并及时反馈结果,保证受理事项件件有回音。四是“大篷车”进村送岗位。近年来,我市动员市镇两级干部下乡宣传企业招工信息,引导和扶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共计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5000多人。 
  爱进农户解民忧。我市把党的关爱送到农家,用干部的实际行动在和人民群众中架起了一道坚固的桥梁。一是开展笑脸行动。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市教育局、妇联、共青团、工会和各镇(街道)协调配合,层层建立关爱留守儿童责任制,一名市直干部、一名镇村干部、一名教师、一名志愿者共同联系关爱一名留守儿童,当好留守儿童生活保障员、学习辅导员、成长监管员和心理疏导员。目前,我市已有1500名市直机关干部,1140名镇、村干部,1894名教师,600多名志愿者参与“笑脸行动”,成为3516名留守儿童关爱培养人。二是建立农村关爱理事会。网络农村党员责任区中心户、有威望的党员和社会爱心人士,负责对本村特殊群体进行关爱帮扶。我市198个村均组建了关爱理事会,2580名党员群众成为会员。今年来,全市农村关爱理事会组织开展系列关爱服务活动680场次,解决特殊群体人员实际困难2.8万件;开展特殊群体慰问活动400人次,送去关爱资金10余万。三是建立养老互助会。我市在问安、七星台、董市等3镇进行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试点,建立了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 
  安进农户促和谐。我市在农村文明创建中,把农民安居乐业作为首选目标,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一是组织文明单位、政法系统送法下乡。近年来,送法下乡760多场次,组织法律宣传咨询活动450多场次,编发法制入户宣传单32万份,受教育25万人次。二是把巡回法庭送到农民家门口。我市将巡回法庭审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除定期到各定点巡回法庭开庭外,还针对行动不便或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将法庭开进农家小院、田间地头,法官在为农民们主持公道、释法明理,化解社会纠纷的同时,也结合案情将涉案法律知识向村民进行解释,使庭审现场成为鲜活生动的讲法课堂。三是降低农民诉讼门槛,实施司法援助。对经济确有困难、无力缴纳诉讼费的农民,实行减、缓、免交诉讼费。对涉农群体性纠纷加强调解和协调,让农民及时获得赔偿款,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四是筑牢治安防控根基。我市加强农村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开展“十户联防”等巡防活动,覆盖农村的每个角落。五是强化农村民事调解。在全市198个行政村以自然村为单位成立了220多支以民调干部和妇女骨干为主的村级调解队伍,调解家庭婚姻矛盾、邻里纠纷、扫除社会陋习,调处成功率达到97%以上,实现了“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 
  美进农家升档次。我市充分依托江河、湖库、沟渠、堰塘密布的水资源和田园风光等优势,充分挖掘和展示枝江乡村特色,全面推进农村美化工程。一是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搞好美丽乡村民居点规划设计。以张家桥、关庙山等村为示范,以村庄建设为突破口,打造了一批基础设施好、民居优美的示范村。二是对农村民居建筑立面进行综合整治。清除有碍观瞻的建筑物,拆除乱搭乱建的牛栏、猪圈等违章建筑9000多平方米,对外墙面进行整修粉刷,颜色与村庄的环境协调一致,赏心悦目。结合墙壁粉刷,在村委会、村民广场等处设置一定面积的宣传栏、黑板报,宣传国家政策、村规民约。三是规范户外广告、路牌和公共标志。清除内容低俗、不健康、陈旧、破损严重的户外广告牌、“牛皮癣”等160多处,做到户外广告的绘制、悬挂、张贴整齐规范。四是绘制文化墙。结合本地历史文化和“做最美枝江人”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绘制文化墙。这些以诚信、孝道、助人为乐等为主要内容、栩栩如生的画面,既把美带到了农家,也营造出浓厚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氛围。 
  洁进农家利环保。近年来,我市在文明创建中推进“洁进农家”活动,实现了房前屋后没有零星垃圾、集镇村间没有散放垃圾、公路沿线没有散落垃圾、河库塘渠没有漂浮垃圾、田间地头没有有害垃圾。一是持续开展“洁万家”活动。组织1000多名党员干部分为10个工作队、198个工作组深入9个镇(街道)的198个行政村,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等方式,完成清淤40.3万平方米,清理垃圾7000多吨,清扫道路540多公里,治理污染35处。二是建立“户分类、组清扫、村收集、镇转运、市填埋”的垃圾处理运行模式。投入450万元,在各镇、街道办事处建设垃圾压缩中转站和添置垃圾清运车;投入200万元给每个村配备及建设垃圾集并房、便捷清运车和清扫工具;投入160万元给每个农户配备干湿垃圾桶各一套,并设立了农村环境卫生公益性岗位。市财政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市、镇两级垃圾清运和市级垃圾填埋处理费用。三是建立长效保洁机制,我市采取村评比、镇检查、市考核的办法,将农户垃圾分类纳入“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内容,评出最清洁户、清洁户和不清洁户3个等次,分别挂牌。各镇将各村垃圾处理情况纳入文明村组创建内容,每季度组织1次集中检查,其结果与村组干部报酬、保洁员待遇挂钩。 
  绿进农家优生态。我市在农村文明创建中大力开展村庄绿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区生态环境。一是把村庄绿化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围绕改善农村环境的生态质量和景观面貌,以增加绿量为重点,以长效管理为保障,初步形成了“道旁田边用材林、房前屋后观赏林、江河堤岸防护林”的绿化格局,构筑了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林木生态系统。二是把村庄绿化与农民致富相结合。在发挥村庄绿化涵养水土的生态功能的同时,注重发挥其经济功能,建设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水果和花卉苗木基地。三是把村庄绿化与中心村培育相结合。使中心村不仅成为农村人口集聚中心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农村经济发展中心,同样也要使其成为村庄绿化的样板与典范。四是把村庄绿化与农民住房改造建设相结合。以建立舒适的农村生态人居体系为目标,把村庄绿化与农民改造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农民集聚住房建设的点定到哪里,村庄绿化工作就跟进到哪里。近年来,我市先后建成了10万亩速生林、27万亩农田林网,全市河滩、路渠、村庄实现了无缝绿化。乡村林业面积已达41万亩,其中,以长江防护林、生态保护林为主的森林面积36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26.1%。(责任编辑:王仁锋)

 



   
友情链接:

主办:邓州市裴营乡人民政府  系统维护:邓州市政务大数据中心

豫ICP备14015531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1138102000131  网站标识码:4113810005

地址:邓州市裴营乡人民政府  邮编:474186   联系电话:0377-62437001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11/23 23: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