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双拥动态  政策法规  理论研究  双拥图库  双拥简报
 
  首页 >> 专题栏目 >> 邓州市双拥工作专栏 >> 首页 >> 双拥动态  
庆祝攻克邓县歼敌六千余人的胜利——邓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
作者: 退役军人事务局    发布日期: 2023-07-17

庆祝攻克邓县歼敌六千余人的胜利

——邓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

邓俊峰

2023年07月14日08:27    来源:学习时报

邓州市烈士陵园坐落于河南省邓州市区,始建于1958年。园内有革命烈士纪念亭,亭中间立六面碑体,分别镌刻毛泽东主席和原内务部部长谢觉哉以及省、地、县主要领导题词,背面刻“碑记”。1987年8月1日,新修建成邓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底座第一层高1.5米,四周用花岗岩贴面,上沿四周安装着雕花汉白玉护栏。第二层高2米,四周汉白玉贴面上镌刻有再克邓县、欢庆胜利、爆破水闸以及碑记等。碑体高21米,呈四方形,晚霞红石材贴面,顶端镶嵌琉璃瓦,呈四坡流水状。碑体正面是引用毛泽东“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题词,侧面镌刻着引用周恩来、朱德的题词,背面是刘志坚题写的碑名“解放邓县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底座背面刻有《邓县革命烈士纪念碑记》,全文如下(标点为引者所加):

邓县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一九五八年,今逢解放邓县三十九周年之际,特整修重建作文记之。

邓县地处豫鄂边界,是南阳和襄樊的连结点,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勤劳强悍的邓县人民倍受剥削和压迫,啼饥号寒,渴求解放,曾多次进行反抗种(和)斗争,但都惨遭失败。一九四七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建立桐柏军区后,为各个歼灭宛襄守敌、迅速开辟豫鄂陕根据地、做好渡江作战准备,于一九四八年元至五月先后两次发起解放邓县的战斗。伪国大代表、宛西四县反动头子丁叔恒纠集十三个保安团的兵力,盘踞在邓县城内,妄图凭仗城高池深、明碉暗堡的险要工事,负隅顽抗。而我桐柏军区二十八旅和三分区的八五团、八六团等,在兄弟部队及群众的积极配合下,英勇无畏、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奋战八昼夜,破闸登城,歼敌万余,一举解放邓县。计有近千名指战员慷慨捐躯且多数是晋冀鲁健儿,其浩然之气感天动地。同年一月三十一日,毛主席拟文中央发贺电,庆祝攻克邓县。解放后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成批的邓县儿女为祖国为人民献出了宝贵生命,现有八百四十位英烈遗骨安葬于陵园之中。

黄土埋忠骨,精神励后昆。邓县人民决心缅怀先烈,继承遗志,发扬传统,胸怀共产主义理想,脚踏实地建设新邓县,实现中华腾飞,以告慰先烈之灵。

中国共产党邓县委员会

邓县人民政府

一九八七年八月一日

碑文简要回顾了邓县人民在旧中国奋起反抗斗争的历史,重点记述了解放战争时期桐柏军区指战员两次发起解放邓县的战斗并一举解放邓县的光辉事迹,表达了对慷慨捐躯烈士健儿的无限缅怀,读来感人至深、心潮澎湃、催人奋进。

(一)

早在大革命时期的1924年,邓州就出现了共产党活动。杨作舟、侯子光、唐文固等几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学生,利用假期回乡,宣传共产主义思想。1926年10月,中共豫区执行委员会派遣中共党员郭绍仪回到邓县开展农民运动。1928年秋,郭绍仪在汲滩县立小学以教员的身份为掩护发展党员,成立了邓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汲滩支部,不久改为邓县特委,1929年7月又改为中共邓县委员会。到1929年夏,邓县县委已发展至5个支部、党员80余名、贫农会成员200余人,革命形势进入较快的发展时期。

1928至1930年,邓县县委先后领导人民发动了大湖坡农民起义、反摊派抗税斗争、学生运动、驱赶贪腐县长运动、谷社暴动等,并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坚持斗争,配合红军游击战。其中,1932年,红四方面军途经刘集镇,11名红军战士不幸被捕,除1人脱险外,其余10人全部被投入焦坡村南的一口水井中,壮烈牺牲。为了纪念他们,这口井被命名为烈士井。抗日战争时期,邓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二)

解放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相继被我党我军打破。在这种形势下,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部队,按照中央军委的部署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中原战场,使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晋冀鲁豫解放军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在鄂豫边界开辟桐柏根据地。当时的桐柏地区,敌正规军力量比较薄弱,大部地区为地方民团所盘踞,他们在当地情报灵通,地形熟悉,行动诡诈,是地方反动政府的支柱和开辟根据地的主要障碍。其中以邓县的反动武装力量最为顽固,反动头子丁叔恒纠集11个民团和1个直属大队计1.3万余人据守邓县县城,企图依托坚固的工事负隅顽抗。

1948年1月,桐柏军区发起邓县战役,爆破水闸,放掉护城河水,全歼敌军,取得了以少胜多的伟大胜利。1月31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名义致电刘伯承、邓小平、李达,庆祝攻克邓县歼敌六千余人的胜利。邓县解放后,为避免敌机轰炸县城伤害群众,解放军主动撤离。逃窜的反动头子丁叔恒残部和南阳守敌王凌云整编第九师二二六团又卷土重来,盘踞邓县县城。1948年4月,刘伯承、邓小平接到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早日向西南,首先夺取宛西四县,然后出汉水”的指示后,发起了第二次邓县战役,在华野炮兵的强大炮火掩护下,攻城部队猛冲猛打,全歼了狂妄骄横的二二六团,邓县县城再次获得解放。邓县的解放,彻底摧毁了敌人在宛西的反动武装,为南阳乃至整个中原的解放奠定了基础。在解放邓县的两次战斗中,千余名优秀指战员和党的地方干部及支前民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篇小说《桐柏英雄》、电影《小花》《突破口》就是解放邓县的真实写照。

在两次解放邓县的战斗中,一批批指战员慷慨捐躯,“其浩然之气感天动地”。革命先烈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深深融入邓州人民的血脉灵魂,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邓州人。正如碑文中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成批的邓县儿女为祖国为人民献出了宝贵生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抗震救灾英雄战士”武文斌和邓州“编外雷峰团”。武文斌是邓州市张村镇人,2002年12月入伍,2008年6月18日,在随部队参加汶川抗震救灾中,因连续奋战、过度劳累引发肺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光荣牺牲,年仅26岁,被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英雄战士”荣誉称号,当选为2008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邓州“编外雷锋团”由最初的560名退伍军人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学雷锋志愿者团体,2014年6月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作者系河南省邓州市委书记)

 

邓州市双拥工作专栏 邓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邓州市政府信息中心制作与维护
联系电话:0377--62287056 email:dzsrmzfwz@126.com 豫ICP备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10/31 17: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