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处于河南省西南部南襄盆地中部偏西地区。东接南阳市卧龙区、新野县;西连淅川县;南界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北邻内乡县、镇平县。地理坐标为北纬32°22′—32°59′, 东经111°37′—111°20′之间。南北长69公里,东西宽67公里,总面积2360.3平方公里,“山少岗多平原广”为邓州市的地貌特点。邓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的朱连山(海拔471.8米)为全市最高点,最低处海拔85.4米。境内有大小河流29条。这些河流分别从北部或西部入境,汇集于东南部,注入白河,流入汉水。河流冲积形成平原,在北部、中部和东部形成大面积肥沃土地。土层深厚,土质为保水保肥性能强的潮土、黄老土和黑老土。
河流
湍河:发源于伏牛山腹地宝天曼的西北巅,出内乡县后于罗庄乡岑子村流入邓州境内。
刁河:即南北朝时期北魏郦道元名著《水经注》中的朝水,因水势迅猛而得名,发源于内乡县庙岗乡滚子岭,流经内乡县、淅川县、邓州市、新野县四县。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吴少诚所开刁沟即此。又名文明河,距州西十五里,旧开小堰,引灌外城壕。
涅水:俗名“赵河”,源自镇平县岐棘山(五朵山),经涅阳故城南(今穰东镇),又东南经安众故城西,在东李洼村与严陵河交汇一同流入于湍河,东晋咸和七年,桓宣破石勒大将郭敬于涅水,就是此地。
严陵河:源自镇平县五朵山,流经百余里,在白牛乡娘娘庙村与赵河交汇,世传严子陵曾钓于此。
沐河:又称默河,源自镇平县五朵山,经过马山口镇、王店镇、灌涨镇、最终在罗庄镇境内流入湍河,相传光武帝得龙马浴于此,故名。
茱萸河:源自禹山,东南流经古代冠军县界,又东南径邓州南境而入新野县界,流经的主要乡镇有彭桥镇和陶营乡。
排子河:源自杏儿山,经林扒镇,过襄樊界,最终汇入白河,流进汉水。
爬鱼河:又名扒淤河或扒鱼河,古名曲河,源自内乡县,在曲河铺(今文渠镇)汇入湍河。
山脉
灵山:位于内乡县南,邓州西北。
禹山:位于西南部,山上有禹王庙,山下有龙潭,相传大禹治水时曾在此山驻扎,故名禹山。西5公里为上禹山,山上也有大禹庙。
覆釜山:又名土谷山。《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记载:“土釜山在(内乡)县东南二十里,与孤峰山相对,其形上锐下广,如覆釜之状。县志俗呼吐雾山,南属邓州,北属内乡。”明嘉靖《邓州志》载:“其山峰不甚耸起,如覆釜然。上有清禅寺,其右为五龙泉,水四时不竭。山左有先主山,上有先主庙。右为鳌峰山,峰左有济源泉,北为界山,有雅祖洞。”现在的寺庙、泉、洞都无影无踪了。唐代诗人钱起先后两次到清禅寺,写下了《春晚寻覆釜山》和《登覆釜山遇真人》两首诗。
洞儿山:俗称杏儿山、杏山,位于邓州西南约50公里,绵延数5公里,北抵三尖山,古代有许多山洞,相传孟琪曾在此用兵。
析隈山:位于邓州南35公里,《名胜志》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秦人过析隈,因记其地而名山。
气候
邓州属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受季风转换影响,四季更迭分明,温暖湿润。年平均降水量723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5.1℃左右,年平均日照1935小时,无霜期平均为229天。
资源
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盛产小麦、玉米、绿豆、黄豆、红薯、棉花、烟叶、芝麻、花生等粮食和经济作物,年粮食总产7亿公斤以上,棉花总产3500万公斤,烟叶总产2000万公斤,花生1000万公斤,为全国50个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并被国家确定为优质棉基地县(市),是河南省油料生产和优质烟出口重要县(市),是中国辣椒第一市和长江以北最大的莲菜基地。其中,小麦、烟叶为两大优势,烟叶以“邓片”驰名中外。
家畜、家禽10余类40多个品种,其中,南阳黄牛饲养比重占黄牛总数的95%,年存栏45万头,生猪存栏70万头,家禽1500万只,为河南省南阳黄牛繁育基地之一。山羊饲养量大,皮张品质优良,为河南省山羊板皮基地县(市)之一。还有多种野生动物。
林木资源丰富,矿产较多。林木57科、69属、150多种。
矿产主要有水泥灰岩、熔剂灰岩、电石灰岩(包括方解石、冰洲石、水晶石、重晶石、墨玉大理石等)、高岭土、耐火土及煤、黄铁、镜铁等,多产于西部山区。杏山的石灰岩碳酸钙含量品位高达51%,水泥灰岩储藏量13亿吨,溶剂灰岩2亿吨,电解灰岩2000万吨,黑墨大理石1100万立方米,花岗岩储量600万立方米,是发展建材工业的理想基地。